[首頁]

日期:           2020/02/27

廣論頁/行: P153L4~P153LL4

手抄頁/行: #9 冊 P95L1~P100L5

音檔起訖:   67B_1404~67B_2555

 2020  02月
 
 
 
 
 
 
 
 

 

The faults of cyclic existence are explained in three parts: (4 parts?)
1. The mental training.
2. The measure of the determination to be free.
3. Dispelling misconceptions.
The mental training. This is explained in two parts:
1. Identifying the mind intent on liberation
2. The method for developing the mind intent on liberation
(p95) 【中士道次修心分四:? 正修意樂,? 彼生起之量,? 除遣於此邪執分別,? 決擇能趣解脫道性。初中分二:? 明求解脫之心,? 發此之方便。 今初】

「中士道次修心分四」,第一個「正修意樂」,喏,正修的這個內容是什麼,我們心裡應該些什麼認識,怎麼樣的做法。「彼生起之量」,第二個。「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這個是一樣的。第四「決擇能趣解脫道性」,既然你要求解脫,最後了解了,說第四個那個地方,就現在告訴我們了,我們哪,你要修解脫嗎?對了,解脫道是什麼一回事情,解脫道是怎麼一回事情。現在次第來講:「初中分二」,就是正修意樂。「明求解脫之心」,求解脫的心是什麼?第二怎麼樣發生這樣的求解脫的心,所以「發此之方便」。今初。

Identifying the mind intent on liberation. Liberation means freedom from bondage, and what binds you to cyclic existence is karma and the afflictions.
【◎ 言解脫者,謂脫諸縛。此復業及煩惱,謂於生死是能繫縛。】

所謂「解脫」,什麼樣呀?簡單,就是把綁住的把它解開來,這麼簡單法。那麼什麼東西綁住你啊?業跟煩惱,就是業跟煩惱把我們綁在生死當中,就是這麼簡單。

Under their power, the aggregates are reborn in a threefold manner: in terms of the three realms they are reborn in the desire realm, and so forth; in terms of kinds of beings, they are reborn as the five [deities, humans, animals, hungry ghosts and hell-beings] or six kinds of beings [the five plus demi-gods]; and in terms of the type of birth, they are reborn in four ways—by birth from a womb, birth from eggs, birth from heat and moisture, and spontaneous birth. Since this is the nature of bondage,
【即由此二增上力故,若依界判,欲界等三。以趣分別,謂天趣等或五或六。依生處 (p96) 門,謂胎等四,即於其中結蘊相續,是繫縛之體性。】

說,是的,現在綁住你的就是業跟煩惱,由於這兩樣東西的輾轉增加,結果呢把你綁住了。那綁在哪裡呀?綁的地方,如果拿這個「界」,拿那個地方,拿那個範圍來區的話,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然後在這個三界當中,如果分「趣」,就是我們分成功六趣,或者就是這個六個類型,那麼或者是六等,或者是五等。如果把修羅判作天趣的話,就是五等,有的把修羅叫作非天,這個沒關係。還有一種呢,「生處門」,就是在三界當中你怎麼去出生的,那麼分成功四:胎、卵、濕、化,就是這樣,不外乎這個。

就是不管是三界,不管是六趣,不管是四生,總之前後業感緣起,前面的蘊滅,後面的蘊生,是「結蘊相續」。在這個裡邊繼續不斷地這個五蘊身,繼續不斷地向前推衍,說結生相續。那個蘊、五蘊,不是有一樣真實的東西。而這個五類東西,到那個時候舊的壞了,新的又生起來了,這一個東西,生新起來的繼續不斷向前面推衍下去,這個相續體,這個就是被綁住的這個。而業跟煩惱,綁住那個蘊體,就是這麼;就像那個繩子綑著你,就這麼簡單。這個繩子是業跟煩惱,現在這個你呢,就是這個蘊,五蘊。

freedom from rebirth impelled by karma and the afflictions is liberation,
【故從此脫,即名解脫,】

(p97) 就是這樣,從這個地方解脫開來,就是!

and the desire to obtain that freedom is the mind intent on liberation.
【欲求得此,即是希求解脫之心。】

你現在呢要想從這個地方,說唉呀,不要被它綁住,我一定要想辦法跳出來,就是這個,就是這樣!

Moment by moment the compositional activity of karma and the afflictions arises and is destroyed, but this destruction is not liberation. Though things that have been produced do not abide for a second moment, this destruction is not contingent upon conditions for liberation, such as the cultivation of a remedy [knowledge of selflessness]. If this were liberation, it would follow that everyone would be liberated without effort, and that is absurd.
【又此解脫,非為惑業諸行生已息滅,以諸生法,於第二時定不安住,不待修習能治等緣,則不須勵力,一切解脫便成過失,】

前面我們不是說業跟煩惱是能綁的東西,然後呢結蘊相續,就是我們生死的流轉的這個所綁的東西。那麼業跟煩惱的,說這個裡邊這樣,說這個業跟煩惱的諸行,它這個前面滅,後面的生。生完了以後它又滅,滅完了以後又生,生滅不停的。所以它生完了以後,它自己就會消滅。「以諸生法,於第二時定不安住」,它那個結蘊的事情,本身就是永遠生滅,永遠生滅。「不待修習」,假定說你不要去修習,說「不待修習能治等緣,則不須勵力,一切解脫便成過失」,就是說,那結蘊的體本身是什麼東西?找不到。它是怎麼一個?生滅繼續相續,換句話它一直相續的,一直相續下去的。這種情況之下,你必定要修習對治,斷了這個相續,那就對了。否則的話,如果你不修習對治的話,是呀,如果你不 (p98) 修習的話,對不起,它本身啊,它繼續不斷地就生滅、生滅、生滅。所以,

Consequently, if you fail to cultivate the remedy, you will be reborn in the future,
【故若未生對治,當於未來結生相續。】

所以你沒有修這個對治的話,它永遠接下去。

since you only stop rebirth by cultivating the remedy.
【由其發起對治力故,結生相續即便止息。】

你一定要修習,針對著這個生死流轉的結生相續,那麼它那個東西就停止了;那個停止了以後,那個繫縛也就沒有了。所以這個地方特別告訴我們,我們要求解脫心,那麼要求什麼解脫心呢?就要對這個結生相續,要找到如法如理的對治,對治了這個東西以後,那麼這個解脫才能夠具體地成就。了解了,所以說,哦,要求解脫,要一定要有解脫的方法,正確的方法,簡單的一句話就是這個。至於這個方法的內容呢,我想留在下面一次再講,今天這一堂就講到這個地方。

今天,《菩提道次第廣論》153頁,卷六,共中士,中士道。那麼這個中士,由於前面那個基礎上來,我們進一步了解說,雖然人天當中保持了善趣,是善道,但是畢竟最後還要墮落。由於這個原因,所以想到畢竟墮落還是苦,這樣不行,進一步還要更求進一步的解決。那麼那個從這個基礎上面,又向上一步,這個叫中士。那麼次第呢分 (p99) 四部分:正修意樂,哪一個是正式的,就是我們說中士要修的。換句話說我們的心裡的內容,我們應該有的認識,以及心裡這個狀態是什麼樣。那麼怎麼樣才能夠發生這樣的一個狀態,他告訴我們的,用什麼方法才行。這了解了以後,有一種錯誤的概念要去掉。對正確的了解了,錯誤的去掉了,最後告訴我們,那麼現在修什麼樣的道,能夠達到你這個目的。這個分這個四科,這個次第層層推進,圓成我們的目標。

前面已經說過,所謂求解脫的心是指什麼樣的心?那麼這個心怎麼樣才能夠發起?平常說我們大家都希望,沒有一個人例外的,要想從痛苦當中脫出來,要想從痛苦當中脫出來。沒有一個人例外的,可是找不到,原因呢就是自己的愚癡,自己的愚癡。因為愚癡、不了解,所以不曉得從哪裡去找。現在我們很幸運地曉得,哦,要去找一定從那個方面,這個就歸結到從三寶。那麼更從那個地方了解了,單單前面這個不夠,更進一步到這裡。

現在雖然我們進一步要求解脫,但是這個解脫的心,是曉得解脫,怎麼樣才能夠使得這樣的內心,跟他相應的如理如量的生起來。雖然我們大家都會這樣覺得,這要求解脫,雖然你要求解脫,想完了以後,沒有一個力量來推動你。因為沒有推動的力量,所以儘管 (p100) 想,想完了以後,仍舊陷在自己一向的這一種習性當中,這種習性就是無明相應的見思煩惱。那種見思煩惱,儘管你拿來閱讀佛經,有的讀了半天增長各式各樣的知見,增長各式各樣的知見。結果呢它本來是要指導我們,憑這個去跳出輪迴的,淨化這個知見的;結果你弄了個半天,知見增長了一大堆。知見增長了,慢心也跟著增長,結果是煩惱是越弄越多。所以在這地方我們要很善巧地,找到這個正靜息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