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20/02/29

廣論頁/行: P154L1~P154L6

手抄頁/行: #9 冊 P108L2~P114L2

音檔起訖:   68A_0545~68A_1749

 2020  02月
 
 
 
 
 
 
 
 

 

Developing the mind intent on liberation has two parts:
【希求解脫方便分二,】

這個啟發的方法分兩部分,第一個。

1. Reflection on suffering and its origin
2. Reflec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twelve dependent-arisings
【? 由於苦集諦門中思惟,? 由於十二緣起思惟。】

這兩者當中你任意能夠了解一個,把握住一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你要想兩個都認識的話,那彼此之間為什麼要這樣開合,如果你弄得很清楚的話,那這個問題真是易如反掌。你去到……在任何情況之下,你可以處處體會,可以處處體會,所有的眼前這種障礙,都消除掉了。現在我們分那個兩部分看下去:初就是由苦集門中,分二。

Reflection on suffering and its origin. This is explained in two parts: 1. Reflection on the truth of suffering—the faults of cyclic existence
【初中分二,? 思惟苦諦生死過患,】

第一個先要了解、認識、觀察、思惟,這個生死的特質是什麼?苦,是苦。確確實實這一個是苦的。第二個呢,

2. Reflection on the process of cyclic existence in terms of its origin
(p109) 【? 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那麼為什麼會在生死當中流轉呢?為什麼呢?這樣。這個兩部分,又一一各別分開來講。

Reflection on the truth of suffering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1. Show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uddha's asserting the truth of suffering as the first of the four truths
2. The actual meditation on suffering
【初中分二,? 顯示四諦先說苦諦之意趣,? 正修苦諦。今初】

先說明四諦,說苦集滅道,為什麼先要講苦諦的原因,然後正講苦諦,現在說下去。要平常在我們一般狀態學的時候,我們就說:「經上面嘛告訴我們苦集滅道,你卻告訴我們算囉!他為什麼要講,哦,『先說苦諦』啊、為什麼啊,這個次第為什麼要這講啊?」這樣。平常我們說:「啊!你趕快告訴我,告訴我們曉得嘛就好啦!」好像那個道理表面上面,我們找不到必須要說的理由,通常我們這種狀態。實際上呢,這個有他的絕大的原因在,絕大的原因在,現在我們把這個文看下去。

Show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uddha's asserting the truth of suffering as the first of the four truths. Qualm: The true origins are the causes and true sufferings are their effects. 【◎ 集諦為因,苦諦是彼之果,故集是先,果應是後。】

集就是因。由於造了這個因,聚集了這個因,那麼感得的這個因的果。流轉生死的因是集,然後呢感得流轉生死的果是苦,所以照這個先後的次第,應該是集在先而苦在後。 (p110) 結果呢,世尊卻先講苦,後講集,所以說:為什麼原因世尊不順那個次第?

Why, then, did the Bhagavan reverse that order, if the origins precede sufferings, and say: "Monks, this is the noble truth of suffering; this is the noble truth of the origin"? 【何故世尊不順彼義之次第而作是說,諸苾芻此是苦聖諦,此是集聖諦耶。】

世尊正講的時候先告訴我們:這個是苦啊,你應該知道,這是集啊!他那個次第卻先講苦然後講集,恰恰相反,什麼原因呢?下面就說:

Reply: In this case, the Teacher reversed the sequence of cause and effect, not out of error, but because this reversal is vital for practice.
【大師於此違因果次第而宣說者,以有至大修持扼要,故無過失。】

第一個告訴我們,說佛對於這一件事情,把那個因果次第顛倒違反而說,他有他的特別的原因的。什麼原因?修行的綱要在這裡。你為什麼要學?你要學了去修行,結果你要修行的,那個次第就是這樣的,所以沒有任何過錯,沒有任何過錯。反過來說,他就是絕對正確地要這樣講,世尊之所以為世尊,原因就在這個地方。關於這一點,對於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我們平常所以不能修行的原因,就是缺少了推動我們修行的力量,曉得這個要修行,要好,但是就提不起來。那麼我們以前聽過那個各式各樣的故事,那個故事都是這樣的:哎呀,他去了,出了家也不行。結果跑到地獄裡一看,跑到天堂上一看,哎呀!那個時候不管他年輕也好、年老也好,大家都拼命了。為什麼?啊!原來看見這個情況是這麼個嚴重。

(p111) 同樣地,對我們也是一樣。我們雖然沒有這個福德因緣,感得佛菩薩帶我們到天堂地獄去看看,但是我們眼前都遭受到了。哦,一生了病,哎唷,生了病趕快去找醫生啊,這個事情,要該做的事情都不願意。你就急著、忙著,病是件小小的苦,你就拼命去找醫生。所以現在這個地方也指出來,說喏、喏、喏,這一個東西本身哪,是在大病、大苦當中啊!那麼他指出來了以後,如果說你能夠如理照他指出來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深入,那個時候你內心上面就產生一種狀態,什麼?覺得這個痛苦的逼迫性,就在這裡啊!那是無法忍受,你就拼命要去求解脫了。所以他為什麼要先說的次第。

從剛才這個說的譬喻當中,我們也可感受得到,假定我們在生理上面遭到了病,我們會求醫。現在呢,照著這個方法,在心理上面,如果你也感受得到苦切的這種力量的話,你那時候就會坐立不安。坐立不安幹什麼?一心求解脫。你能夠這樣去,哪有不解脫的道理?所以這個是修行的次第,這個是正確的,這是正確的。

Why? If his disciples failed to develop a proper determination to liberate themselves from cyclic existence first, they would sever the very root of liberation. How then could he lead them to liberation?
【此復云何,謂諸所化,若於生死自先未發無倒希求解脫之心,根本斷絕,彼於解脫云何能導,】

那就是這樣。對於所化的,就世尊要化度的那些眾生,他假定對於這個生死的本質並 (p112) 不了解,貪著難捨,根本不想求解脫,根本不想求解脫,那個時候你教他修,修什麼啊?修是修解脫,現在我根本不想修解脫,你修,那不是顛倒嗎?所以這根本已經斷絕了。諸位啊,這個地方好好地想一想,不要說我在那兒修行,我跑到那兒修行,你先問問:你跑到這裡來目的幹什麼啊?要很清楚、很明白。有一點我們必定要了解的,所有在座的各位,乃至於儘管不出家,今天跟佛法有機會接觸,都是宿生有善根。從前面我們講的業果的道理當中,曉得這個異熟同時有個等流,然後呢還有士用。士用就是外面的客觀的環境,異熟就是我們現在的這個身心的果報,然後呢等流就是心理,心生起的狀態。這個是宿生的善根所集,所以這一世,裡邊的因碰見外面的緣,你看見了出家你就歡喜,就會走上去。

但是他為什麼要這樣走的這個根本的因,經過了這樣的生死的流轉以後,迷糊掉了。再加上出世了以後,前面所接觸的,都是世間染污,而這個染污呢,又是跟我們無始以來所種的這個無明習氣相應。所以以前一直都引發這個東西,所以在非常強有力的,世俗的這種貪染的現行當中,那個時候,對於求解脫這個心一點都沒有。當你接觸了以後,雖然啟發了好樂之心,跑到佛門當中來,但是那個根本本身有沒有?還沒有。這是所以一定第一件事情,要有正確的知見上的認識,經過懺悔,把前面跟世俗染污的這個現行,要把它 (p113) 破壞,還要把它克服。那個時候,他內心當中,引發出來這個認識,那個時候,你會心裡說:啊,要求解脫!

我自己的經驗,以及我遇見很多同修,他就是一心一意,啊!對於出家的嚮往,然後呢要求善知識。儘管出家,儘管求善知識,但是呢,根本因真正找到的非常少。他也想去念佛,覺得念佛好,但是呢他這個推動的因始終不強;實際上與其說始終不強,這個推動的因根本都沒找到,就是這種狀態。就是宿生的這個善業,加上這一生的一個雜染,你糊裡糊塗有這種力量在這個裡頭的,但是呢他抉擇不出來。所謂抉擇不出來的話就是,不是以這個力量為主的,不是以這個力量主的。那麼是哪一個力量主的呢?就是—喏,無始生死的染心。現在我們雖然來了以後,對不起,眼睛所看,耳朵所聽,都是世俗上的那種,哎呀,知見上面、習性上面,種種的這些事情。所以說這個,他真正求解脫的根本,對不起,還沒有建立起來,這地方叫「根本斷絕」。

「彼於解脫云何能導」,到那個時候你就引導教他解脫,你怎麼引導他呢?你教他說:「哎呀,不要貪著啊!」他覺得:「這是我要的東西,你教我這個不做、那個不做!」他儘管坐在那裡,心裡聽起來真是生煩惱。啊,你教他這樣做,他就覺得:「哎呀,最好我多睡一會兒覺,最好多做那個……。」教他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是越弄越 (p114) 遠哪,越弄越遠哪!這是我們要正確了解。所以說大師外支已成,真正的問題都在自己這個障礙當中,自己那個障礙當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