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1 簡短課摘 by
貴枝師姐
課程錄音:
http://p2.i234.me/1599/20180731/159903.htm
課程聽帶範圍: 簡短課摘:
全廣II 第32講: 講的是利他之菩提心,幫助別人利他的方向是對的,只不過要調整自己的腳步。對教法有圓滿的認識,就能確定生命的目標,走出正確的一步。萬一還沒確定或正在確定呢,那就要打開經典經年累月學習下去,就會養成對教法聞思的習氣。心無自性,法爾如是。習性是可以改變的,朝什麼地方努力就會有什麼成果,如是因結如是果,要辨識腳下每一步是否有朝向正確的方向。 杜王副班長收攝: 我們每天會面對很多困境,很容易產生退心,但每天只需花個5分鐘左右聽聞廣論,就可以讓每個人心中都有推力,再往前走。師父曾比喻說我們是人造衛星的工廠,目標是要發射人造衛星(成佛),而要把人造衛星發射出去要靠火箭(暇滿身),製造火箭之前是需把藍圖(道總)、結構及零件等摸清楚。要準確射出火箭到目的地需靠定位器-陀螺儀(正知見),中間亦須有不斷的燃料(資糧)供給以確保火箭這推力(利他),飛行時要隨時調整方向(善知識引導)。 駱班長收攝: 前面幾章提到聽聞軌理、親近善知識,凡夫要靠善知識設定長遠目標並跟著善知識一步步走上去。現在這一章道總提到的是菩提心。 廣論P66L4 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 佛陀從發菩提心開始、中間不斷累積資糧到最後成佛皆是為了利他。其所說的法也是為利有情。我們學佛最終目標是要成佛,當我們聽從師長所說,願意做利他之事,有機會聽法時就聽得懂。聽得懂善知識的說法、就能累積資糧、對師長有信心(依師),照做就能利他。依此鐵三角定律的循環,則可以眼前增上生(下士道),究竟決定勝(中士道及上士道),一世比一世好,只上不下,最後到最圓滿境界。 道總第一個念頭是利他,利他最根本是菩提心。發菩提心是沒有退路的,生命想要一步步上去是要對抗我執(自以為是的念頭),要對抗我執須靠利他,而最紮實的利他是菩提心。以小學生讀書做比喻,表示是該做的但辛苦,藉辛苦調整自己的心才能累積資糧。 P67LL3
如是雖說三士,然於上士道次第中,亦能攝納餘二士道無所缺少,故彼二種是大乘道或分或支。佛雖然談下、中、上三士道,但整個上士道是有包含下士、中士及上士道。究竟決定勝一旦成立就如同人造衛星,下士道學習不墮入餓鬼畜牲,中士道學習解脫輪迴,上士道則是直取佛果。如同三士道一樣,為了讓衛星衝上星際,科學家們製造出了多級火箭,在大火箭上安裝小火箭,小火箭上再安裝更小的火箭。靠第一級火箭的燃料燒完之後,衝上天如同下士道(不墮入餓鬼、畜牲),然後第二級火箭又點火噴氣發動這時會繞著地球飛行不再落回地球如同中士道(解脫輪迴),若要脫離地球吸引力衝上其他星球軌道中則靠第三級的推力送上太空。 P68LL3【轉趣大乘能入之門者,謂即發心於勝菩提。】要如何走上大乘之門呢?就是發菩提心。 那如何發菩提心呢?P69L1【然發此心須先修習發心勝利。令於勝利,由於至心勇悍增廣,及須歸依七支願行,是能開示菩薩道次最勝教典,集學處論及入行論中所說。】兩部經典皆說發菩提心最重要的是策發發菩提心之勝利,心動就會行動。自心想要才會走得上去,但師父說利他發菩提心對學習成佛之道這條路來說是一定要的,如同小學生應該要求學讀書的。 佛陀說苦集滅道,不斷談老病死的苦,目標是”道“。對生命的看法是要思惟老病死的苦超越這苦直驅佛道才是智慧,策發菩提心的勝利是知苦,才會皈依才會相信業果乃至發心求菩薩。 人生命的本質是愛生死,死之初會一直徘徊,因為不知自己已死,然一但確知之後就會捨棄去投胎。所以要修布施就是要捨,捨軀殼。解脫只是一個念頭,念頭若是愛生死,就會去投胎,仍是在輪迴中,若是想解脫即不再投胎。發菩提心就是不斷利益他人沒有自我的執著,生的目的是要求好死。 P69LL5就是知苦【此復若思,自於生死安樂匱乏,眾苦逼惱,流轉道理,身毛全無,若動若轉,則於其他有情流轉生死之時,樂乏苦逼,定無不忍。】 菩提心的根本就是大慈大悲,就是想要利益眾生,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利益眾生,自己沒有處在老病死的痛苦中,是無法體會他人之苦的。自己能感受到老病死的苦,才能感同深受,產生慈悲心。 P70LL7【次為此心極堅固故,應以不共歸依為先而受願軌,由願儀軌正受持已,於諸學處應勵力學。次應多修欲學之心,謂欲學習六度四攝菩薩行等。若由至心起欲學已,定受行心清淨律儀。】 若了解老病死的苦是無能為力的,就會心生皈依,請三寶救我。皈依、發願,受願心儀軌後就要不斷學習以堅固這心後,才能受菩薩戒就是行心、再來學習六度。六度包含萬行(千萬的行持)。六度包含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定)、般若(智慧)。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是福德資糧(戒到定),禪定+般若是智慧資糧(定到慧),成佛要有福德資糧及智慧資糧。 人若一味求智慧容易變成自私自利如同阿羅漢,但若心中有大菩提心想利益眾生累積福德資糧就一定會不斷調心增長自己的智慧,而有智慧資糧。 通常我們說福德資糧是方便分,智慧資糧是智慧分。而方便分是大乘道的根本。已經把前面又複習一次,因為道總架構要不斷宣說讓這一直留在心中。 影片:發明家的菩提心 影片中的人因為知苦所以有大慈悲發菩提心以利益他人。知苦累積福德資糧進而有智慧資糧是最好的詮釋。 P71L8【如是以諸共道淨相續已,決定應須趣入密咒。以若入密速能圓滿二資糧故。設若過此非所能堪,或由種性功能羸劣,不樂趣者,則應唯將此道次第,漸次增廣。若入密咒者,則依知識法勝出前者,依咒所說應當隨行,以總一切乘,特密咒中,珍重宣說故。次以根源清淨續部,所出灌頂成熟身心。爾時所得一切三昧耶及律儀,應寗捨命如理護持。特若受其根本罪染,雖可重受,然相續已壞,功德難生,故應勵力,莫令根本罪犯染著。又應勵防諸支罪染,設受染著,亦應悔除,防止令淨,以三昧耶及諸律儀,是道本故。次於續部,若是下部有相瑜伽,若是上部生次瑜伽,隨其一種善導修學。此堅固已,若是下部無相瑜伽,或是上部滿次瑜伽,隨於其一應善修學。】 顯教之後可學密乘,學密乘的是修到大地菩薩之後才能學,學習顯教到很高時才能學習密乘因為趣入密乘之後就會希求快速成佛,但密乘的善知識要另外重新找的,密乘的上師是凡夫相的佛菩薩就是佛。密教的戒是三昧耶戒,密教的上師能灌頂,將佛種子深入身心,這需證空性以上的菩薩才做得到因為已無雜染無我執,所以初地菩薩以上才證得空性才能灌頂。一般的灌頂是結緣式的灌頂。 請看消文平台:。 宣導08/12喬大里仁香草之旅 手抄P81L7~P83L5,廣:P71LL4 【
若入密咒者,則依知識法勝出前者,依咒所說應當隨行,以總一切乘,特密咒中,珍重宣說故。】 一秀副班長收攝: P28L2第二能依學者,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另外P28LL2具有廣大希求。釋中更加敬法法師,屬意二相…。另外,手抄稿#5
P82L4做弟子的人必須要什麼?正住之外還要具慧,具慧之外還要希求…. 弟子要成為勘聞之聞器應該是成佛的胚土,因為善知識把我們捏成什麼樣就能成為怎麼樣。 師父以三個最重要的弟子種敦巴者(居士)、大瑜伽師(居士)及阿蘭若師(出家眾)、的故事來提醒我們,為何阿底峽尊者將傳承交給種敦巴者。依師無比重要。 一般發菩提心的凡夫要成佛(到初地菩薩)需三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就是一個星球譬如地球從生到滅的時間。初地菩薩到八地菩薩及八地菩薩到成佛,時間也都需三大阿僧祇劫,所以若無善知識的指引,我們可能一直在輪迴中打轉。 手抄稿P84L2:所以他這個…~P87L4當然功德他大。 贊鴻副班長收攝: 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遠這麼久怎麼走?師父告訴我們下腳處。 師父以善財童子(歷經53個善知識的教導才成佛)及龍女(當下成佛)的故事來說明。師父開示說我們現在總覺得善知識難找,真正的不是善知識難找,具相弟子難找!師父告訴我們下腳處是從自己修起(具相弟子),怎麼修?把身旁的人(含親友、工作夥伴)當善知識開始修六度。開始對他們修六度會發現善知識就在我們身旁,在學習過程中要常思惟我們具相弟子還不足的地方。只要你是具相的弟子即使是供養一塊錢功德也會無限大。 最後一個問題: 駱班長總攝: 整個道次第的根本是利益眾生的菩提心。佛陀代表著悲、智、力,發菩提心(悲),面對困境不斷調整自己的心,增長自己的智慧及能力才能利益他人。如果每天無時無刻都想著要幫助他人,醞釀菩提心種,智慧及能力就會點滴增長,這就是道次第。過程中須記住信及敬,信所有境界中的眾生都是佛菩薩來幫助我的,所以我應懷尊敬心面對所有境。才能體會佛菩薩無所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