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 簡短課摘 課程錄音
: . .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191110d.php
簡短課摘 :
誦無常經回向 「念死無常」上師說修行就像是一場戰鬥,在暇滿人身中搶時間,我們能做什麼?如何累積資糧?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能有業果見,依循著業果法則,那面對死亡是不會擔心的!當念死念頭升起時,好像聽到戰鼓的聲音,激勵我們更積極造善業、搶時間! 今天誦無常經回向往生者,對往生者及自己都能饒益。 影片欣賞
法鼓山的《代先生的奇幻旅程》—畫上的大自由 彩筆繪出胸中的山水,獨一無二的畫中蘊含著豁達的生死道理及大自由的啟示。 在讚頌:又見你的容顏中提到用「善繪的祈願筆,隨我們心業相牽,畫出歡聚的畫卷」
祈願筆與您的心業相連在一起,善跟心相牽連在一起,才能畫出歡聚的畫卷,畫筆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上,用業果見所善繪出來的畫面。 影片中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不要尋死:尋是追求死亡,我們都太愛生死了,一直在生死輪迴裡,不希求解脫,故「不要尋死」不要希求現世安樂,要希求解脫的目標。 不要怕死:造惡業怕墮惡趣,所以要依著業果法則,正知正念,對於死亡就不用太擔心了。 不要等死:念死無常。 這個影片「大自由」是法鼓山宣導佛法的,所以裡面每個字都是在宣導佛法,在生死裡我們一直在找物質界的身體,當我們找到身體時就被這個身體綁住了,唯一的自由居然是死亡時身心分離才是真正的自由,有瀕死經驗的人都有這個經驗:「所有的痛苦都是跟身體有關」真正離開身體的束縛時稱之為大自由!可是很不幸的是,我們都在生死輪迴中苦樂參半,不知不覺當中貪念生死,這樣才有不斷生死輪迴的現象。 其實死是真正的大自由,讓身心分離,才是大自由,被身體所繫是不自由的。 有些同學學習佛法後執著變多,面對親人往生,如果家裡是依台灣傳統習俗道教,在觀念衝突難免,第一個我們不一定要堅持,第二個佛法說有智慧就不會有衝突,慧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及看起來衝突的現象圓融的思惟,產生不衝突,在般若波羅蜜智慧度中特別強調有智慧不衝突,在影片中死亡後歸於塵土會成為植物的肥料,再成為小動物的糧食,某些動物會成為人類的食物,環環相扣才能生生不息。學習佛法一切無礙,像是淨行品中「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例如供桌上的牲禮是一種表象,像是往生者把自己的身體化為塵埃佈施給宇宙一切萬物,所以要靠圓融的智慧看到事情的表象後面真實的內容。供素果是慈悲愛護地球,供牲禮是表徵貢獻自己的身體供養宇宙大地,大家都是護生。表象跟真實的內容是不同的,不要產生排拒心,從這個影片得知道教深入台灣民間,而佛法念死下一個章節是三惡趣苦,死亡產生怖愄心,才能夠對業果深信,而往生者示現往生讓我產生皈依的心,死了以後墮入三惡趣苦,所以我要趕快學習、皈依、依師、學習業果法則、起善心善念,跟道教的儀式畫面的鬼道地獄閻羅王像是入三惡趣如大地土,入三善趣如爪上塵,比喻讓我們產生怖愄的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佛陀無所不在,化做各個宗派,用各個法門來幫助眾生,所以學法者一定要學習般若波羅蜜智慧度,一切圓融,智慧無我。 千萬不要學了法,產生種種障礙,那是因為智慧不足,所以發生衝突。智慧提升,才能化解一切煩惱,用寬容的心包容一切。 讚頌欣賞 無憂花 真如 詞曲 心間淨土中 開著無憂花 潔白光燦燦 亮麗如初霞 無憂花 無憂花 唱著無憂的歌 無憂花 無憂花 唱著無憂的歌 心間蓮蕊中 開敷無憂花 潔白光燦燦 亮麗如初霞 芬芳若香荷 款款柔似波 無憂花 無憂花 心中那無憂的花 乘著星光歌謠 和著月亮開放 走過春夏秋冬 不曾凋零的花 有著歲月的深沉 沒有歲月的頹廢 永遠精勤於善法 無畏的無憂花 無憂花 無憂花 心中那潔白的無憂花 無憂花 無憂花 難割難捨的無憂花 那朵白雲扶著你 輕輕風兒擁著你 滿天星光輝耀你 月亮啊伴著你 無憂花 無憂花 那朵神聖的無憂花 開在紛紛攘攘的塵世 綻現晶瑩美麗的神情 無憂花 仙境的無憂花 追隨你 追隨你 無怨無悔 哪怕到千生萬世 哪怕到海角天涯 無憂花 無憂花 永遠開敷的聖潔的無憂花 無憂花是無憂樹長出來的花,無憂樹又稱佛誔樹,佛陀在無憂樹下誕生的,佛陀成佛的樹叫菩提樹,娑羅樹下佛陀入涅槃,是佛教的三種聖樹。 佛陀在無憂樹下誕生象徵淨土,比喻園區學習環境,杜王副班長舉自己小孩在園區學習後,例如短短三個月握筆變端正、寫字工整,國中背經書達三萬多字,放假在家會站在門口恭敬送父親上班,像是弟子規中「過猶待、百步餘」,園區等流的薰習,難割難捨的無憂花像是追尋善知識永不捨。 複習:上週課程業餘差別 引業:引到下一生 根本業,決定六道去處
得異熟果 滿業:增上果是否圓滿 非根本業,以增上果為主 得等流果,增上果 廣論第65頁:得暇滿三因:
(1)淨戒而為根本 (2)施等助伴 (3)無垢淨願 不造作根本罪,就能得人生,不墮惡趣。 廣論消文: 定不定受業者….即前前成熟 。 廣論 P138L5 –
P139LL4熟文 定不定受業者,如《本地分》云,「順定受業者,謂故思已,若作若增長業。順不定受業者,謂故思已,作而不增長業。」 其次,說明定受業、不定受業的差別。造業後,是不是一定要受報?這要看是否有造,和造業以後,有沒有令它繼續增長,來決定是一定受報,還是不一定受報。 如《本地分》中說:「所謂的順定受業,是指經過思惟以後,不但造作了,還讓它繼續增長,這是一定會受報的業。順不定受業,是指思惟以後,雖然造作了,但能避免繼續增長它,而由於造業時業力不強,所以這個業不一定會感果。」 作與增長所有差別者,即前論云,「云何作業,謂若思業或思惟已身語所起。」又云,「增長業者,除十種業,謂一夢所作,二無知所作,三無故思所作,四不利不數所作,五狂亂所作,六失念所作,七非樂欲所作,八自性無記,九悔所損害,十對治所損。除此十種業所餘諸業。不增長業者,謂即所說十種。」 有關造作和增長的差別又是什麼?在前論《本地分》中也有說明:「什麼叫造業?就是思業(意業),或在思惟後,付諸於身語行動的思已業。」又說:「所謂增長業,就是除了十種不增長業以外,其餘的諸業;十種不增長業是:一、夢中所作。二、無知而作。三、沒有預先思惟計劃所作。四、造作的意樂不強烈,也不經常作。五、在狂亂失去理智之下所作。六、因忘念不留意而作。七、為他人所逼,並非自願而歡喜去作。八、事情本身屬於無記(非善非惡)。九、造業後,起慚愧心,懺悔所作。十、懺悔後,誓不再造,起防護心對治,防止作惡。以上十種為不增長業,此外的諸業就是增長業了。」 《攝決擇分》亦說四句:一作殺生而非增長,謂無識別所作,夢中所作,非故思作,自無樂欲他逼令作,若有暫作,續即發起猛利追悔及厭患心,懇責厭離,正受律儀,令彼薄弱,未與異熟,便起世間所有離欲,損彼種子及起出世永斷之道,害彼種子。 《攝決擇分》中也提到四種情況。以殺生為例來說明: 第一、作而非增長。是指在無意識分別之下所作;夢境中殺生;事先沒有思惟計劃而作;受他人逼迫,自己並沒有殺生樂欲而作;假若偶爾犯了以上的幾種情況,卻能立即發起猛利的追悔和厭患心,懇切地責備自己,厭離這個過患,並正受戒律,讓造惡力量漸趨薄弱,在異熟果尚未成熟前,趕緊修出離心,遠離世間貪欲等煩惱,以損壞煩惱的種子,再進一步修習出世聖道,永斷惡業種子。 二增長而非作者,為害生故,於長夜中,數隨尋伺,然未殺生。 第二、增長而非作。是指為了損害他人,長期在意樂上思量、串習如何去殺,但始終沒有真正去做殺生的行為。這種情況雖然沒有身口造作,但因意業是長期猛利的尋伺、積怨,所以意的罪業很重。
三作而增長者,謂除前二句一切殺生。 第三、作而增長。是指排除前面二種
(作而非增長、增長而非作)情況以外的一切殺生;是具備事前思惟、事中正行、事後並不追悔、也沒有對治三個條件,所以這一類惡業是一定要受報的。 四非作非增長者,謂除前三。 第四、非作非增長。是指排除前面三種情況以外的殺業。譬如心中忽動殺念,但很快就止息念頭,並沒有實際造作;這是非作非增長。 從不與取乃至綺語,隨其所應如殺應知。 以上四種情況,雖然是以殺生為例來說的,然而從偷盜乃至綺語等六種身、語業,都和殺生業相同,具有這四種可能。我們應該如前所說來理解作與增長的關係。 於意三中,無第二句,於初句中,亦無不思而作,他逼令作。 至於貪、瞋、邪見三種意業之中,並沒有第二種「增長而非作」的情形,因為意業本身就是反覆去想,當反覆想時,就已經在做了。在第一種「作而非增長」當中,意業也沒有「不思而作」、「他逼令作」的情形。 決定受中,依受果時分三。其中現法受者,謂即彼果現法成熟。《本地分》說此復有八,若由增上顧戀意樂,顧戀其身,財物諸有,造作不善,於現法受。若由增上不顧意樂,不顧彼等,作諸善法。 確定是「定受業」後,依照果報成熟的時間,又可分為現法受、順生受、順後受三種。 第一、現法受:就是造業以後,它的果報在現世就會成熟,現世就會受報的意思。《本地分》中說,現法受有八種情況,其中善業、惡業各別有四種。一、內心當中有強烈的貪等煩惱,對於自己的身體、財物等等放不下,因而造作種種不善業,那麼一定會現法受。反之,若以很強烈的無貪無瞋無痴的意樂,處處不顧自己,而為利益他人造作種種善業,這也會是現法受。 如是若於諸有情所,增上損惱增上慈悲。又於三寶尊重等所增上憎害,及於此所,增上淨信,勝解意樂。又於父母諸尊重等恩造之所,由增上品,酷暴背恩,所有意樂,所作不善,於現法受。若由增上報恩意樂所作善法,於現法受。 二、對於有情眾生,起強烈損害心或者慈悲心,致使惡業或善業增長廣大,一定是現法受。
三、對於三寶、師長等功德田,起猛利的損惱、傷害,一定會感得現世的惡報。反之,對他們以猛利的淨信、勝解意樂而行供養等等,現世也一定感得善報。
四、對於父母、尊長等恩德田,如果忘恩負義,甚至對他們增上暴惡背恩,這種情況所造的惡業一定現法受。反之,對他們知恩圖報,並由增上意樂所作的種種善法,這也是現法受。 順生受者,謂於二世當受其果。順後受者,謂於三世以後成熟。
第二、順生受:是指所造之業,因業力沒這麼強大,今生沒辦法感果,要到下一世才果報成熟。 第三、順後受:如果業的力量更弱的話,今生所造的業,會在第三世以後才感果報;也就是今生作善作惡,可能到第三世、第四世、或者十世、百世、乃至無量世以後才成熟感果,這稱為順後受。
於相續中,現有眾多善不善業成熟理者,謂諸重業即先成熟,輕重若等,於臨終時何者現前,彼即先熟。若此亦等,則何增上多串習者。若此復等,則先所作,彼即先熟。如《俱舍釋》所引頌云,「諸業於生死,隨重近串習,隨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
我們人人身心相續中,都有無量無邊的善和惡的業種子,至於哪些會先成熟?依照業感果的次第如下:重業一定先感果。如果眾業的輕重相等,要看在臨終時哪一個業先現起,先現起的業就先感果。假如輕重相等,臨終前也沒有特別事情現前,或者種種業同時現前,那就會隨順平常的習慣,以無始以來串習深的先感果。假定各業的串習力也相同,就會按照造業的先後順序來決定,以先造的先成熟。 如《俱舍論釋》所引的頌詞中說,「生死流轉中,我們所造諸業的感果順序,是依照業因成熟的道理而決定的:也就是隨業重、臨終最接近、經常串習、先造作四種順序,前者比後者先成熟。」 業有二種,第一種思業,第二種是思已業 思業:就是念頭的貪瞋癡,又叫意業 起了念頭後,用嘴巴說出來叫語業,手腳做出來叫身業 思已業:思惟了以後用嘴巴用手腳行動已經做出來了,就叫思已業,又叫身語業 任何一件事成熟要有二個原則,第一個要有種子,第二個要有灌溉 佛法稱種子叫做作,灌溉叫增長 定業:有種子有灌溉,作了以後就會增長 不定業:有種子沒灌溉,不一定會成熟,但那天有灌溉就會成熟喔 灌溉也分認真跟不認真灌溉 不認真灌溉,不一定成熟,不增長 認真灌溉,增長 作而不增長業…順不定受。 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神識不清,不認真灌溉 但白天很認真灌溉,晚上才會夢,所以:白天增長,夢中不增長 。無知, 無故思, 不利不數,
狂亂, 失念, 非樂欲 無知 不知道 無識別,無知只能一次,不能明知故犯 無故思 沒有想,沒有意識,可是這件事情可能是等流問題 這一個刹那沒意識,下個刹那可能有了意識了 不利不數 不常常做,但後來常常做,就會增長 狂亂, 失念 發神經病,不增長 失念 突然忘記,記起來要常常懺悔 。自性無記 。悔所損害, 對治所損:不增長 懺悔、對治即是關鍵 懺悔是不灌溉,把種子用太陽曬冰凍起來,但是種子會不會復活,要看個人的懺悔功力 對治是把種子拿到火裡燒,永斷不增長 十二緣起 能引
因位識即是所謂的種子 無明行所產生的就是種子 愛取有就是灌溉 有種子有灌溉就會有生老死 所以十二因緣就是無明行識愛取有生老死 所以的能引無明行識就是種子,能生愛取有就是灌溉,結果是生老死 現法受
本地分說有八: 。顧念身, 財, 諸有………..造不善 。不顧念身, 財, 諸有…….造善 。於諸有情所……..…........損惱,損害
….…………..悲憫,饒益 。於三寶
師長………………憎害
.………………淨信 。於父母所…………………..迫害
….....感恩 任何一件事成熟要有二個原則,第一個要有種子,第二個要有灌溉,結果成熟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就在這一世成熟,就叫現法受 第二個下一世成熟,叫順生受 第三個第三世或不知道什麼時候成熟,順後受,統稱為第三世 什麼狀況會這一世成熟?善業要這一世就成熟,就要很好的業,無貪無瞋的業,(因為貪瞋的根本是癡) 所以現法受前面二個就是講貪跟瞋,強烈的無貪無瞋就是現法受,強烈的貪瞋也是現法受,一個是善業一個是惡業,世間貪心很重的人其實他生活就像在地獄裡,世間無貪的人生活就像天人。 第三跟第四是師長父母,做最應該做的孝養或不孝,即也是現法受,現法受要劇烈的業,父母跟師長是具力業門。 重罪輕報是以前造了很壞的業,本來下一世要墮落地獄,但是這一世做很大的好事,就在感冒或夢中就過去了,一定要做了重大的善業,才會現法受。 為眾生受業報,例如上師、法師 第二個下一世受第二世受,感果原則是重近串習先 重:最重的業,這一世或下一世感果 近:在死亡時最接近的念頭的業,影片中的代先生隨著你的心去吧,你心所在的地方就是你去的地方,善心死善心生,惡心死惡心生,所有的念頭是一個接一個,假如您能維持念念善心,當下那一念維持善念,即是佛法念念為善! 往生者我們為他誦經祈福,其實有限,什麼人能幫助他,佛法講到跟他有血緣法緣,往生者二七之內有血緣關係的要維持善念多誦經齋僧回向,法緣即是同修或師生關係,再來是與能力高超的大法師有緣能傳遞。 串習:過去一直造善或造惡,沒有重近時,就依串習,串習還是習慣,就是灌溉 先:按照造業的先後順序來決定,以先造的先成熟。 師父音檔:所以平常…我們了解。 廣論: P138LL4 手抄: #8 P84LL4~P86LL5 所以平常是為什麼我處處地方告訴大家,說要了解這個道理啊!平常我們發生的事情,事情發生了,往往自己老覺得我有道理。噢喲,這個道理呀,還繼續不斷地想了半天,找到了機會還跟人家爭,你就完了,你就完了!那個什麼?故思啊,增長業。那麼我們難免的,剛開始難免我們會,不但是難免,尤其剛開始第一步是一定會的。所以我們努力地修學,了解了這個,隨時犯過了以後,曉得「唉呀,怎麼我又錯了!我就努力地
……」你這樣地悔責的話,這樣的話,可以不定受,這樣可以不定受。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面,這一生你不會遭到惡劣的,乃至於少少惡劣,你不墮落。因為你不墮落,下一世能夠生生增上,下一世能夠生生增上,你乃至於能夠跳出輪迴等等。要不然你惡業增上,拼命在增上,你還求生天、還求往生,那個不是南轅北轍嗎?這個基本的概念就在這裡。 17:17 二增長而非作者, 欸,妙咧!沒有作卻會增長的。下面呢, 17:25 為害生故,於長夜中,數隨尋伺,然未殺生。 你經常雖然你沒有去殺,但是心裡面老是去「尋伺」,尋伺。我們極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就做這個罪,這個很糟糕、很糟糕!譬如說,你遇見了一件事情,你歡喜的,雖然你沒有啊有行為上跑得去把那東西拿得來;你不歡喜的,雖然你沒有行為上面你沒有排斥他、罵他,可是你心裡面老在那兒嘀咕,就這個。這個前面所講的這個業的增長,內因果的增長,再沒有比這個更厲害的,就這個,所以這一點是我們最重要的。 18:14 所以為什麼平常我們要多了解,經常拿那個法理擺在心裡面。平常我們大部分時間沒事情,癡癡呆呆,幹什麼?要嘛跑得去聊聊天,要嘛心裡面就胡思亂想,想那個什麼東西,這個都是什麼?這個都是「增長而非作」。凡是增長而非作的話,這種一定是定受的業。注意喲、注意喲!我們平常最容易犯的就是這個毛病,平常我們坐在那個地方就想:嗯!這個怎麼動個腦筋,怎麼樣想那件事情
……。就算你這件事情做不成功,這已經在增長了;做成功,那更不談!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太多的例子,大家還記得不記得金貓因緣?他就送了三個銅板,然後呢,他下面增長,一路歡喜,一路想著這個好事情,他就得到這麼大的果報。現在我們一路腦子裡想的什麼?你自己檢點一下就曉得了。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只要修行的話,如果感覺到貪相應,哦!不對,排除掉。瞋相應,不對!最難對治,還是癡相應!嗯,就是糊裡糊塗地就這麼一天,好像沒什麼做什麼錯事啊!要對治它,要對治它!這地方我們了解,第二個。 只要是腦筋不斷的灌溉,那個種子一定會結果 師父說整個業談的還是當下那一念,要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念頭時,其實一直在灌溉不好的業,我們身心有很多的好種子壞種子,真正的關鍵是你灌溉什麼種子?你經常灌溉什麼種子,它必定成熟,隨時隨地要注意自己心念,你現在在灌溉什麼樣的種子? 有一個聖者他一生的行則他說任何事情我能夠理解的絶對低於百分之五十,乃至於不到百分之二十,所以我對任何事情就比較容易放下執著,沒有一件事情我們能看懂超過百分之五十,乃至不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那有什麼好執著?
影片連結:
《代先生的奇幻旅程》第06集 -
畫上的大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