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20/04/24 (複習)

廣論頁/行: P169L6~P169LL1

手抄頁/行: #9 冊 P277L4~P281LL2

音檔起訖:   72B_1329~72B_2233

 2020  04月
 
 
 
 
 
 
 
 

 

The deities of the highest realms—the form and the formless—though they escape these sufferings, nevertheless die in possession of afflictions and obscurations. Because they have no control over their future dwelling place,
【◎ 色及無色上界諸天,雖無此諸苦,然煩惱隨逐,有諸障礙,於死於住悉無自在。】

再上面呢,比較好,沒有像欲界天,這個苦是沒有的,但是啊這個煩惱還在那裡。這個痛苦生死的根本還在那裡,所以這個障礙也並沒除掉。所以對於這個死生,還是沒辦法自己把握得住—無自在。不是說我要想不死就做得了,要死的時候,他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even they suffer on account of dysfunctional tendencies.
【故彼亦由粗重為苦。】

還是在煩惱當中,就像那個論上說。

Moreover, as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quisite Collections》 says: Those in the form or formless realms are beyond the suffering of pain and the suffering of change.
【又如《資糧論》云:「色無色諸天,超越於苦苦,】

是,苦苦是沒有了。

By nature they have the bliss of meditative concentration; They remain motionless for an eon. But even this is most assuredly not liberation;
【以定樂為性,住劫不傾動,然非畢竟脫,】

(p278) 他在定樂當中,他那個定樂,很長的時候。看他定的深淺而時間有長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住八萬大劫,對不起,到了以後你還是要墮落。鬱頭藍弗就是那個典型的公案,他修非想非非想天修成功了,最後死了以後呢,墮落到畜生道當中。你看!啊,這個定是好難修,結果他完了以後還是要墮落。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尚且如此,何況……不談了。

After they have counted on it, they will again fall. Though it may seem as though they have transcended the turbulence of the miserable realms, Yet, like birds soaring in the sky, They cannot stay forever, though they try. Like an arrow shot with the strength of a child, They will fallback down in the end.
【從彼仍當墮,似已得超越,惡趣苦暴流,雖勵不久住,等同空飛鳥,如童力射箭,墮落為邊際。】

他到了最後一定要墮落的,所以當時看起來好像已經超越了,因為他苦苦沒有了嘛,已經超越了這個惡趣的種種大苦,但是對不起,他的行苦自性還在,他沒有辦法停得住的。就像鳥飛在空當中,暫時雖然飛一下,對不起牠飛一飛要停下來;又像人家射箭一樣,射上去呀到那時候力盡了,它又墮落了。他最後的,最後的邊際是就,跑到最後他還是墮落。

Just as butter lamps that burn for a long time are in fact perishing in every moment. They are afflicted by the changes of the suffering of conditionality.
【如久然諸燈,剎那剎那壞,諸行變壞苦,仍當極侵惱。」】

像燈一樣,現在是亮,可是它無時無刻,一刻都不停住地,正在慢慢、慢慢、慢慢地消失當中,最後仍舊為苦所侵。惡道是苦,善道結果也是如此。

Reflect in this way on the general and specific sufferings of the five or six types of beings. Then, when you have become disgusted with cyclic existence,
(p279) 【◎ 如是思惟五趣六趣,總別諸苦,厭患生死意欲出離,】

那麼經過了上面,不管是你總的思惟,不管是別的思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角度,任何一個狀態,你觀察、思惟的結果,沒有一點點例外—是苦,是苦!那個時候你了解了以後啊,產生一個什麼結果?厭患。所以我們現在總覺得:「唉呀,求快樂啊!」錯了!錯了!錯了!找不到快樂的,這個世間的特質就是這樣,這一點我們必定要知道。所以平常我們眼前哪,一定要把這個道理仔細地觀察一下:我們眼前到底忙些什麼?如果我們是對眼前不滿意,說「這裡不好啊,換一個地方去啊!那個地方可以快樂呀!」錯了,完全錯了。世間的人這樣想的,佛法不是。那難道不是找快樂嗎?是。差別在哪裡呢?就是世間一般人找的快樂,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是如此。佛法裡面說,是的,你找快樂,結果呢你跑到我這裡來,說我可以告訴你,我這裡有快樂的,指出來—快樂的特質是什麼,根本你的認識就錯了,你要從這個上面去轉一個方法。

所以對我們修學佛法的人來說,我們必定要了解。不要說:哎喲,這裡不理想啊,那裡不理想啊!然後要換哪、要找啊!不是,你可以逃得了環境,是逃不了自己。自己是什麼?喏,身心五蘊、煩惱。我們真正要透脫是透脫這個煩惱,所以必定要認得煩惱。把這個解決了,問題就解決了,因為這個是痛苦的因,所以說厭患生死意欲出離,

you will wonder about its causes.
【便當觀察其 (p280) 因。】

那麼你整個的生死的內容無非是痛苦,沒有一個地方可以逃的,沒有一個地方有安樂的,那找到它的因。如果找不到它的因的話,說反正沒辦法了!那好了,我們現在只要有一天哪,張開眼睛來就去享樂,然後你什麼事情都去做好了嘛,反正壞事……只要快樂。欸,現在好,有原因的,那可以解決!所以進一步了解了這個苦,就找它的痛苦的原因。

What causes cyclic existence?
【念云如是生死以何為因。】

說進一步我們要觀察,這樣的三界之內無不是苦,原因在哪裡呀?那麼進一步中,因為感受苦的逼切,所以我們找苦的原因,這個時候找到,啊!原來這個地方。那麼這個叫什麼?集諦。所以現在我們哪,從了解了苦,要求脫苦而找到這個苦的原因是集諦。集,什麼呢?它的所謂「招感」,由於這樣的可以感得痛苦的果報,換句話說,這就是痛苦的原因所在。你只要把這個痛苦的原因拿掉了,痛苦就消失。所以既然是我們為痛苦而忙,那麼真正要找的,這個才是,這個才是我們修學佛法的特質。所以大家注意啊,大家修學佛法,務必要在這個地方認真把握住。前面不同的地方,常常說明、歸類等等,它原因無非是要說明這個—你要修不要說碰到一點去修,碰到一點去修,那個時候並不圓滿,乃至於並不是根本,你以為碰到了,結果漏洞百出。因為漏洞百出,所以忙了半天痛苦仍舊在,你沒摸到根本,沒摸到根本。

(p281) 比如說我們現在說,哎呀,我們房間裡面有水呀,你把它擦掉。結果你沒找到漏洞,沒有找到水哪裡來的,你拼命去擦,擦了半天,那個地方又來了;擦了半天,那個地方又來了,越弄越糟。結果嘛自己忙得疲憊不堪哪,屋裡面照樣都是髒水,有用嗎?修行也是如此。你必定要找到根本,暫時其他地方先不管它,把那個漏洞堵死了,堵死了它沒有再來了,然後你慢慢地把裡面的髒水清乾淨。好囉,問題解決!

所以我們修行哪,在這個地方,特別—這個概念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擺在腦筋裡面。不要說:哎呀,我現在要去修行去啦!人家告訴你怎麼修啊?參禪,人家告訴你念佛,人家告訴你……不管是哪一個法門,哦,這個密宗好,你只要去修修就行,然後你就跟著去修。實際上,根本的問題在哪裡你沒找到,有沒有一點樣子?有一點樣子的。當然就像那擦地一樣嘛,你拿著濕布一擦,那塊地就乾了,等到你濕布拿掉了,回過頭來看看,那個地方又來了。那有什麼用啊?所以我們現在太多的人修行都是忙這些,然後呢自己還不懂,還要去幫別人去,是越幫越忙啊!現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哦,這個情況這樣的,根本在哪裡呀?由此而講集諦門,那麼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