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云:「善男子,若諸菩薩,隨善知識所有教誡,諸佛世尊心正歡喜。】 你只要能夠聽著善知識的告訴你的話,那個「諸佛世尊心歡喜」。佛世尊歡喜的什 (p136) 麼?歡喜你早一點成佛嘛!你能夠聽著善知識的教誡,你真的做到,當然佛菩薩歡喜。所以我們真正地供養不是說:今天你煮了好幾個好菜跑得去;哦,這個敲打唸唱很好的,讓他吃一餐。我們世間的那些東西,不要說佛菩薩沒有這個胃口,到天上面他來聞的話,哎呀,那個味道是沒辦法忍受啊!那個天上東西佛菩薩去聞起來,就像天上聞我們一樣。我們真正的供養是什麼?如法照他的教誡,這樣。所以我們剛才說的,佛菩薩歡喜的,不是歡喜我們炒幾個菜;而佛菩薩歡喜的,歡喜我們至誠恭敬地去供養他的「心」!這個你要了解的。所以他還是歡喜我們這麼認真地去做,我們不要說:「啊!那既然這樣,我們不供養了。」那你就錯了!這個概念錯一點點哪……。就是你今天有好的,最好的東西供養;今天沒有的、最差的,你還是至誠恭敬地跑得去敲打唸唱,板眼一點都不錯。對,最好!這個概念要分得很清楚。下面繼續下去, 【若諸菩薩,於善知識所有言教,安住無違,近一切智。】 喏!把善知識告訴你的話,你能夠不違背,「安住」,安住兩個字,不容易哦!先要認識,認識了以後,內心上去操持,一心擺在心裡面,不跟它相違背。不違背啊,「近一切智」。欸!你就靠近,你就差不多了。一切智—佛。「於善知識」……這地方的一切 (p137) 智,我們要了解啊,因為這個順了文氣,這個一切智不是說三智(編者按:一切智、道種智、一切智智)當中的一切智;一切智智的一切智—佛的智慧智。 【於善知識,言教無疑,則能近於諸善知識。】 下面又說,對善知識的言教沒有一點懷疑則乃能親近,否則你會心裡又想:「欸!他告訴我這個,他有什麼動機啊?」你心裡一個懷疑,完了!真正我們修的,修的心法。你心裡一念的疑念的話,你就沒辦法靠近善知識,這麼個嚴重法。所以我們真正第一件事情為什麼要修信啊?「信」這東西就淨化所有的一點點疑慮,這個東西跟煩惱相應的。不管用什麼方式來對你,你對他的信心,絕不動搖!所以他前面告訴我們像九心—像金剛心、像孝子心、像輪圍山心、像犬心、像乘心,為什麼原因啊?像除穢人心,不管再做,再做骯髒的事情,你覺得:啊!還是謙恭卑下。像狗一樣,不管他怎麼罵你、踢你,心裡面絕不動搖;不管遭遇到多少困難,你絕不退卻,乃至於心裡面沒有一念疑念!欸!對了,這時候你才能親近善知識。還要什麼? 【作意不捨善知識者,一切利義,悉能成辦。」】 不但是不能疑,還要起心動念,「作意」就是你起心動念的、主動的心。一直在想: (p138) 哎呀,你絕不可以離開善知識!絕不可以離開善知識!平常我們心裡面是什麼狀態呢?在無記當中,那個是真正努力的時候!所以為什麼叫「思惟」,就是說心裡經常這樣想:啊!我要親近善知識。假定你把那個善知識看成阿彌陀佛,那時候你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南無」兩個字有特別意義哦!你如果說心裡面,的確我一心皈投依靠阿彌陀佛—有了這個心意的話,那個「南無」兩個字可以不要;如果沒有的話,那個「南無」兩個字加進去,那就是「作意不捨善知識」。 如果說你能夠認真這樣去做的話,阿彌陀佛就在這個世間,用不著到極樂世界,要到幾十年以後,眼前就有。為什麼?沒有一個佛例外的,佛佛道同。像我們釋迦世尊一樣,「毗盧遮那佛遍一切處,其佛所住名常寂光」。說得很清楚嘛!哪裡不是!我們釋迦世尊,現前;阿彌陀佛,現前。因為我們的心裡面疑念沒有淨除,所以遠離。碰見一點小事情,我們就想:哎喲,這個營養不行哦!到那時候損失了自己哦!你那個時候不尊重著戒,你起的這個念頭,這個疑嘛!他叫你戒當中,戒你什麼?戒你貪瞋癡,戒你的見煩惱、思煩惱。可是你那時候在見煩惱當中,對不對?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念佛不難欸!難是難的不懂得念佛的道理,你能夠真正地懂得的話,那的的確確修行是最容易、最快樂,也最方便的事情。那麼今天就到這個地方。 (p139)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三十八頁。那個修學佛法的根本,我們現在了解就是在善知識。那麼關於這個親近善知識,我們前面已經大概的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這個,經常有一些同修,後面慢慢地上來,那麼假定說,他是偶然來旁聽一堂、兩堂那沒關係。如果說是後面來聽的同修,前面的還沒有聽過的,都要從頭開始補聽,這樣它才有價值,才能夠得到完整的概念,這個非常重要啊!那麼在座的好像有三位、有三位。那個完了以後你們要從頭開始,沒有聽到聽一下,今天我們繼續說下去,三十八頁第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