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8/11/27 (複習)

廣論頁/行 P97-L2~P97-L6

廣論段落  問云:「聖者...謂讚修苦。

手抄頁/行  6 冊 P46-LL2~P50-LL1

手抄段落  問云:「聖者...我們要了解的。

音檔起訖    42A_2123~42A_2900

 2018  11月
 
 
 
 
 
 

 

【問云:「聖者,我等若從人天之中死後復生三惡趣耶?」】

(p47) 欸,他就問了,說:「我們生了人天以後,是不是還要墮落到三惡道當中啊?」那個答案是肯定的。

【告云:「二賢首,乃至未能斷諸煩惱,爾時於其五趣生死,如轤轆理,應須輪轉。」】

然後目犍連就告訴他了,說:你們兩個人要了解啊,儘管你暫時生了善趣了,但是善趣當中還在生死輪迴。這個生死輪迴的因是什麼?業,業的主導是惑,就是煩惱,只要你的煩惱還在,沒斷除,對不起!那時候你永遠要在裡邊輪轉。輪轉的地方是五道,五道,有的地方說六道,那是把這個修羅併入天道當中,這我們知道的。所以三個善道—天、修羅、人道,把修羅併入天道的話,變成功天、人二道,下面三惡道我們知道。在這個裡邊輪轉像什麼?「轤轆」,那轤轆就是我們看見那個井上面以前那個吊的,它沒頭沒尾地永遠在那裡咕嚕咕嚕轉,永遠在那裡咕嚕咕嚕轉,像我們這個鏈條,像我們這汽車上面那個皮帶一樣,沒頭沒尾地永遠轉。對不起!你只要煩惱未斷,永遠在這裡轉。哎呀,他一想到說天再大的快樂,完了以後還要到那油鍋裡去煎的話,就無法忍受。

【彼二厭離,】

(p48) 這樣的話,那個天也不要去,啊,那也不要去了!這短短的一段話,我們想辦法,怎麼樣把這段話能夠移到我們自己身心上,那我們修行馬上成就。所以前面一再告訴我們,你儘管講很多應理的言詞,講完了以後如果跟你自己不相應的話,總是戲論,總是戲論;跟你相應了,那個就對了。現在我們自利是如此,利他亦復如此,你自己都不相應,都做不到,也不會做,你告訴別人,有用嗎?當然,如果人家有善根,他聽見了話是派得上用場;反過來說沒有善根,種點善根是有用場的,可是對究竟真實結那個果來說,這個大成問題。

所以這一點我們應該注意的,我們並不忽視從文字語言的認識開始,而且我們了解這是必須要的,但是同樣地應該認識,從文字語言認識了以後,下面進一步應該是些什麼,這個裡邊卻要一番努力,這個叫做修行,修行。所以我們聽懂是容易,把聽懂的東西擺在身心上面,如何思惟觀察,如理如量生起相應的對治的能力,對治這個煩惱,這卻是我們聽懂了以後應該做的事情。乃至於生起這個厭離心,沒有生起厭離心之前,一直應該在這地方努力。那麼他那兩位一聽見這個道理生起厭離,所以

【作是白云:「今後不行諸煩惱行,惟願為說如是正法。」】

(p49) 啊!他這樣一來,再快樂的事情還要墮落,那千萬不可以再行煩惱。所以就請求那個老師告訴他們兩位什麼是正法。正法者是如理地能夠針對煩惱,對治煩惱、淨化煩惱的。

【目犍連子為說法已,證阿羅漢。】

好!問題就解決了,問題就解決了。下面我們看。

【是故能滅懈怠,能發精進,勤修正道,策發其意,令希解脫,及證解脫。其根本因者,謂讚修苦。】

這個記著,這個記著!所以說我們修行的最大的障礙是什麼?是懈怠。能夠消除了懈怠,而且還要策發精進,策發了精進才能夠「勤修正道」,然後呢,照著這去努力希求解脫,能夠證得證果。整個的那個根本因—這個根本因,為什麼講根本因?因很多,前面譬如說暇滿人身啦,得到善知識啦,然後念死啦,這個都是策發我們的因。但是這個因當中最主要的根本的是什麼?苦!苦!

我們在這地方也回過頭來可以看一看,我們念死、念暇滿,它是對我們有策勵修行的絕大的功效,可是它所以策勵的原因,為什麼?還是苦樂兩個字,想想看,對不對?從 (p50) 暇滿開始,就體會到一個事情,說一切人大家都要求快樂,要去掉痛苦,而要去掉痛苦得到快樂,也只有修行,這樣。那麼修行必定要依靠這個暇滿的人身,所以這個暇滿的人身就顯得意義很重大。從這個裡邊你可以體會到,這個暇滿人身,所以能夠策勵我們修行的話,它根本在哪裡?還是苦啊!

然後呢我們又講念死,喔,這個死啊,說生前很快,忙了一輩子,不管你有什麼好的,最後像一個夢一樣,完了以後都死,所以沒有什麼價值。問題是死了以後啊,還繼續下去,繼續下去到哪裡去啊?是由—被業所牽,而這個業所牽我們又考慮到,說喔唷,要墮落惡道去,所以想到這樣來的話,不行!不行!假定說了解了這個修行了,然後你經過了修行以後,你能夠超昇乃至於了脫生死的,那個死你也不怕。所以念死本身,它主要的根本原因還是苦!很清楚、很明白,這個地方這是我們要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