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9/10/13

廣論頁/行: P134LL4~P135L1

手抄頁/行: #8 冊  P8L1~P11L6

音檔起訖:   57A_0823~57A_1409

 2019  10月
 
 
 
 
 
 
 

 

The amount varies as we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rength or weakness of your attitude, whether it is brief or long-lasting, and so on.
【此復由其強盛微弱,恆促等門,應當了知,】

意樂本身這個量—下面講量,前面講的質,質就是這個樣。然後呢,這個質的強盛,就是力量的強大,那表示量了,也就是「微弱、恆促」。有很多人呢,心裡面軟趴趴的,你雖然想做,去做的時候就不靈了。有一種呢,想做:我一定要做到它!就這樣。心裡面你能夠保持多少時候,你就是保持這個心情,這個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前幾天我們講的,記得不記得這個金貓因緣哪?他只是送三個銅板,然後得到三罈金子,然後他一路跑回去,一路高興,啊!想得越想越高興,跑了五里路。五里路就得到這麼大的果報!什麼?就是這個意樂,然後這個意樂的時間的恆常。他只是個樵夫,一點知識都沒有的,他只是說做了一點好事情,對於這件好事情的隨喜啊!

所以這個正行供養的不得了,但是這個正行供養不是說,我的心好就好了,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動,不去管它。你真的心好了嗎?你真的心好了,坐在那裡懶癱癱的,然後呢坐在那裡只想著:唉呀,我坐在那裡。有人叫你掃一個地,又不願意,抹一個灰啊,說我心好,這個心好嗎?這很清楚、很明白喲!所以凡是這種觀念哪,都要弄得清清楚楚。有人去忙了,我自己偷偷地坐在後面,幹什麼?「我心好就好了!」你說這個心好不好啊? (p9) 這個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所以凡是這種地方的話,真正重要,就是我們一定要認真如法檢察我們自己的內心,這個。「應當了知」,這是我們應當了知的。

With regard to wrongdoing, afflicted attitudes that are strong and long-lasting have greater strength and, among these, hatred is very powerful.
【又於惡行,若煩惱心,猛利恆長,其力則大,其中復以瞋力為大。】

反過來呢,善是這樣,惡的話呢,那就是—煩惱心!煩惱心也是一樣,煩惱心當中三毒貪瞋癡,瞋是最大。下面又告訴我們: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All the good behavior — generosity, offering to the sugatas and the like — amassed for a thousand eons is destroyed by a single moment of hatred.
【《入行論》云:「千劫所集施,供養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壞。」】

你集了一千劫所集的那樣供養,供養的是善逝,所以供養的福田是最大、最大的。親自供養那個佛喲!阿育王供養那個佛一點沙,就得到這麼大的果報;你現在一千劫供養這個佛,你發一次瞋心的話就摧毀掉了,這麼嚴重!

Anger, moreover, toward spiritual companions and, even more, toward conquerors' children is very weighty.
【此復若瞋同梵行者,及瞋菩薩較前尤重。】

這是普通的瞋心,他並沒有說。如果說「瞋同梵行者」,就說我們同修當中,如果你那個瞋心,那更嚴重。還有呢,對瞋恚菩薩,是尤其嚴重!所以現在我們有的人哪,跑得去說看見別人看不順眼,他自己還覺得:「唉,他這個錯啦!」他自己振振有詞,那就是 (p10) 對同梵行者生起瞋心,這點我們要注意,這點我們要注意!

《The King of Concentrations S?tra》: When people have malice toward each other,
Learning and ethical discipline cannot protect them from its fruition,
Concentration does not protect them, nor can living in solitude;
Generosity does not protect them, nor does offering to the buddhas.
【《三摩地王經》云:「若互相瞋恚,非戒聞能救,非定非蘭若,施供佛能救。」】

如果互相瞋恚的話,沒有一樣東西救得了你。持戒、多聞,然後學定啊,然後學蘭若,說這個人一點蘭若供養佛啊,沒有用!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入行論》中亦云:】

經上面這麼說,論上面也說。

p. 135

Were you to harbor harmful thoughts toward such a conqueror's child, a benefactor,
You would remain in hell for eons as numerous as those thoughts—thus the Sage has said.
【「如此勝子施主所,設若有發暴惡心,能仁說如惡心數,當住地獄經爾劫。」】

這樣,像上面這些勝子,勝子就是菩薩,這些地方,那如果說,有發一念暴惡之心,你這一個念頭發一個,就像你所發的惡心那樣,就要經過這麼長的劫數,住在地獄裡邊。這個概念我們常常想,念頭,一個念頭就這麼大的果報!所以眼前我們不要為了小小的一點點事情啊,就對自己大損害,眼前受一點苦,很快就過去了。其實啊你眼前,譬如說,譬如我們回想昨天:你坐在那裡一天,躺在那裡一天,跟忙一天,今天回想起來,一樣的,對不對?一樣的!所以我們這個懶惰,真是白白地浪費了自己;勤苦啊也就是白白地 (p11) 討了便宜,就是這個樣,這很清楚、很明白啊!所以你多想的話,自然容易。那麼為什麼我們偏偏又做不到呢?那就是我們宿生的習氣。宿生已經習氣這樣了,如果你再不努力的話,你不曉得到什麼時候,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

這個是關於業,抉擇這個業的內容,以及它的輕重什麼等等,我們了解了。現在了解了以後,我們就曉得,我們真正應該怎麼做。下面呢又告訴我們,這個業是什麼個果,這個果分三部分,分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