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9/10/21

廣論頁/行: P135L10~P135LL2

手抄頁/行: #8 冊  P51L1~P54LL4

音檔起訖:   58A_2125~58A_2905

 2019  10月
 
 
 
 
 
 
 

 

(b) Virtuous actions and their effects. (i) Virtuous actions. (ii) The effect of virtuous actions.
(p51) 【思惟白業果分二。① 白業,② 果。】

 

The 《Levels of Yogic Deeds》 says that virtuous actions include the physical actions of those who reflect on the faults of killing, stealing, and sexual misconduct and have a virtuous attitude. They have also carried out the performance of correctly restraining themselves from these nonvirtuous actions and have brought this restraint to culmination. It states that the same can be said for the four vocal actions and the three mental actions,
【◎ 〈本地分〉說,於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語四意三,亦皆如是。】

那麼前面講黑—惡業,這裡講白—善業。那麼善業是什麼呢?就是前面所說的這個黑業,殺、盜、淫、身三、口四等等,以前做的這種事情,現在了解它有種種的害處,種種的過失,對於這個道理,你有正確地認識。因為你以前不了解,所以你一心好樂去追求它,現在你了解了這個錯誤,所以一心去排斥它,排斥它。那麼好樂的時候,這個欲是「貪欲」,排斥的時候,這個欲跟法相應叫「善法欲」,對於這個有它正確地認識。「起勝善心」,由於這樣的關係,然後那個生起來的這個善心,這個叫勝—超勝、殊勝的。平常世間也有善惡,現在我們從根本上面了解了,所以不是世間的。

對於業果來說,有兩點內容我們不知道,一個是由業感果的道理,我們不知道;第二個,就是第一義諦。這個業感果彼此之間的究竟的原因在什麼地方?說空,空故業感緣起,所以業感緣起是因果的道理,這個是第一層。第二層呢,因為業感緣起所以它的空,這是第二層,第二層我們稱它為第一義,叫勝義。那麼現在對於這些事情,你了解了它的 (p52) 過失、患害,慢慢地跟勝善相應,既然生了勝善相應的話,當然你要遠離它,那個時候生起種種的靜息的方便。

前面的話呢,我們起的什麼?起的是所謂意樂,這個意樂就是說跟染污相應的心理;現在那個意樂的話,勝善相應的心理。由於這種心理的話,前面這個心理起殺生等加行,現在呢我們起什麼?「起靜息」,停止不再做的種種的方便,這個方便就是我們的行為。「及於彼靜息究竟事中」,所有身業、語業,身語意三都是如此,這個反過來就是。所以這個裡邊也包含了什麼?第一個對這件事情的認識,以前是不認識,無明相應的,所以呢起種種的貪、瞋、癡相應的意樂。現在呢正確了解了,了解它的過患以後起勝善心,然後的加行,就起的靜息的方便,說以前要去貪,哦,現在不去!

那麼,這個上面我不妨作一下—假定我們剛開始的時候,道理雖然懂,但是因為習氣很強,所以在境界上面是擋不住。那我們了解了:對不起,我根本就遠離,我出家,不跟在家人在一起。然後這個廟宇在山裡邊,嗯,碰不見,好囉!這個是遠離的,在開始的方便。乃至於平常的時候,儘管到了這裡,我們還難免要吃、要睡,所以廚房裡儘量不要去,這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儘量地把它越簡單越好。佛告訴我們這個像塗車油,你只要塞飽肚子就算。當然我們一下做不到,但是我們一定要把握得住,是這個情況。

(p53) 所以說到這裡順便,有人告訴我……出了家還要講口味,還要講什麼,我總歸告訴他,那你回家去,用不著到這裡來,用不著到這裡來。他又講很多道理,那個道理都是世俗的道理。是,你可以到世俗上面,做一個很好的人,但是不必出家,在家一樣修行。要曉得如果是出家修行的話,要為什麼?要三界人天師表。是,我們一時做不到,是的,不是說一下要做到,但是我們必定要有了這個正確地認識,心心念念說我要努力、努力,你慢慢地做到,自然做到。所以古來那些人哪,到後來都是什麼—身貧是道不貧。我們不必說佛世,也不必說太過,那麼乞丐,就是我們中國古代,不要說古代,就是我眼前看見,我小的時候,那個廟裡哪有什麼東西吃呀!喏,不妨你們問問我們老和尚。我那時候聽我們像仁法師,那個時候什麼啊?平常的時候哪有什麼菜,根本沒有的呀!這個我們要了解,所以我在這地方順便說一下。

我們必定要內心上面先有這個認識,然後呢進一步起加行的時候,什麼?就遠離的方便,這樣。慢慢、慢慢地從境上面去遠離,然後呢努力去學習內心當中跟它相應,這個就是我們修行白業是這樣的。所以關於這本書上的,回頭我們再講,你們拿到了以後,自己先好好地看一遍,拿到了看一遍。然後呢我會找時間跟你們真正解釋,到這個下士道完的時候,整個的這個修行的宗要,整個的修行的宗要。上面我們已經講了善業;殺、然後呢 (p54) 不與取、欲邪行。下面呢,說

the difference being to substitute "vocal actions" and "mental actions" for "physical actions."
【其差別者,謂云語業及云意業,】

上面是講的身三種,下面的是語業跟意業,同樣的道理:

Therefore, apply to each of the ten actions the four aspects of basis, attitude, performance, and culmination.
【事及意樂,加行究竟,如應配合。】

我們造惡的時候,分四個部分:事—所做的對象,意樂—我們造的時候心理狀態,加行是造業的時候的所起的種種的方便,以及究竟。那麼「如應配合」,就跟各個不同的業,相應地去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