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9/10/15

廣論頁/行: P135LL3~P136L1

手抄頁/行: #8 冊  P17LL3~P20LL1

音檔起訖:   57A_2416~57A_2930

 2019  10月
 
 
 
 
 
 
 

 

From the nonvirtuous action of killing, such thing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s food and drink, medicine, and fruits will have little strength, be ineffective, have little potency and power, or, being difficult to digest, will induce illness.
【◎ 諸主上果或增上果者。謂由殺生,能感外器世間所有飲食及藥果等,皆少光澤,勢力,異熟及與威德,並皆微劣,難於消變,生長疾病。】

(p18) 就這樣,這個叫增上果,主上果,有時叫士用果。就換句話說,你忙了半天,譬如說我們忙了半天,那麼有收穫。現在我們忙了半天,這個正報情況,前面是異熟跟那個等流,那麼外面剩下來的依報,就是這個東西。因為你殺生,所以感得外面的東西就少光澤、少勢力等等,吃的東西難於消化,容易生疾病。

Hence, most living beings will die without living out their expected life spans.
【由此因緣,無量有情,未盡壽量,而便中夭。】

這個是殺。「不與取者」,我也把它唸一遍,重要的地方我再講。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stealing are that you will have few fruits,
【不與取者,謂眾果?少,】

這是?,眾果?少,

the fruits will not be perfect, will change, or will be partially spoiled. There will be severe droughts or torrential downpours. The fruits will dry up or disappear.
【果不滋長,果多變壞,果不貞實,多無雨澤,雨多淋澇,果多乾枯及全無果。】

這個就是不與取,就是現在這個時候,就是現在這個時候。有的地方啊下雨下得成災,有的地方旱得個不得了,那都是這種原因。再下面的欲邪行。

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一百三十五頁。上一次已經把抉擇業果的道理,頭上面幾個原則說了一下。第一個,我們首先了解的,世間任何事情都由業來決定。所謂業就是前面 (p19) 所造的因,你造的什麼業的因,那麼將來一定感得什麼果,這個因果之間,一點都不錯。其次呢,這個業會增長廣大。這兩點是我們整個的修學佛法的重心,這我們必須要知道的。然後呢,不做的碰不到;造了一定哪逃不掉。如果我們對這個概念不清楚的話,修學佛法始終在門外,始終在門外。

前面是皈依。我們了解,是了解世間的苦,所以呢,要找一個真正能夠幫助我們解脫的,於是最後找到說,在這種情況之下,唯一能夠幫助我們的這一個人,具足這個條件的是佛陀。於是這樣,然後呢怎麼一步一步推上來,追根究底,最後找到,啊,歸依了以後,所以能夠解決問題的,問題在哪裡?在這裡,那個時候我們要找到這個業。假定說我們對這個概念不清楚的話,儘管你信佛,沒有用!信佛的目的是什麼?解決你的痛苦,解決一切問題。而這個痛苦的根本,你把握不住的話,你雖然學了半天,沒有什麼用場。譬如現在我們平常看見很多學了佛的人,他還始終知見上面哪跟著佛法完全不相應。他自己覺得好像懂得很多道理,儘管懂得道理,是講的時候,有的,用的時候,沒有!

那麼真正信了佛應該了解,一切法無非是空緣起,它不是天生如此的,它也不是不順的因,不是說自在天,或者是什麼。所以前面曾經特別說過了,現在我們很多學佛的人哪,雖然學了佛了,但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照著佛告訴我們的話來說。佛告訴我們:這個因 (p20) 不要造,這個因應該造,我們不一定聽他的。倒是世間一個算命先生告訴我們的,乃至於現在各式各樣都是世間的概念,都是世間的概念。現在我們講科學,各式各樣的說,啊!這個科學上怎麼講的,這樣。稍微碰見一點皮毛,大家固執得要命,總是覺得這個有……好像很對的樣子。這我們要了解,修學佛法第一件事情應該認得,什麼?是我們以前那種概念的錯誤,我們應該認得,一切是由這個業感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