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20/06/07

廣論頁/行: P176L3~P176L7

手抄頁/行: #10 冊 P93L10~P100L1

音檔起訖:   75B_1130~75B_2231

 2020  06月
 
 
 
 
 
 
 
 

 

The mind at death
【◎ 第二,死心】

欸,看看,這個很重要哦!那我們死的時候什麼狀態,如果有把握了固然好,如果沒有把握,那麼看看。或者你了解了以後事先準備,從什麼地方準備起。

Those who die with virtuous minds, whether through remembering on their own or through being reminded by others, turn their minds to virtues, such as faith, for as long as coarse discrimination [ordinary types of consciousness] remains.
【分三。善心死者,謂由自憶,或他令憶,乃至粗想現行以來,信等善法現行於心。】

(p94) 這是善心死。「善心死」就生善道,或者自己憶念,他臨終的時候自己想起,或者別人提醒他,那個時候「粗想現行」。真正死的時候,細想現行的時候,那時候都沒有了,善惡都沒有了。那麼他那個時候,腦筋裡想的

【信等善法現行於心。】

他心裡想,哎呀,他一生做了這麼多好事情,很快樂、很安寧。譬如說我們念佛的人他臨終,他為什麼臨終啊—你千萬生病剛開始的,你就不要想醫要好啊!生了病就想一天到晚等阿彌陀佛來,我念了這麼多了,阿彌陀佛該來了!所以當你臨終的時候,你也這樣的話,這個就是,阿彌陀佛一定會來。再不然的時候,你平常的時候想著戒、想著天、想著什麼,你臨終的時候也就想著,一定到那地方去,這個就是善心。

不善心,

In the case of death for those who have cultivated either virtue or nonvirtue unequally, they either remember on their own, or are reminded by others, what they have become accustomed to do repeatedly in the past, and this becomes extremely powerful. Their minds then become absorbed in this and forget all else.
【又行善不善補特伽羅將命終時,或自憶念,或他令憶,昔於何法多所串習彼便力強,由此令心於彼流注餘皆忘失。】

那還有呢,不管他善不善,他臨終的時候,不管是自己念或者別人念,他那個時候,他以往的習慣的力量強的話,他這很容易這個心就專注在這個上頭,別的東西忘失掉了,那個時候就是他死的時候。

If they are equally familiar with both virtue and nonvirtue, then they cannot stop remembering what they remember first, and cannot engage their minds in anything else.
【若於二事平等串習,先憶何法便不退捨,不起餘心。】

(p95) 這就是前面已經說過,《俱舍》上面告訴我們。我們臨終的時候,說你將來到哪一道去呢?那前面只是說,死了以後到哪一道,現在告訴我們臨終的時候,怎麼會到那一道去呢?就是你臨終的時候,那一道的這個心理,那個心業力現起了。這個心業力現起了,那個時候你就到那裡去,這個是它最主要的。因為我們了解了這一點,所以我們生前就要努力修行啊!你平常的時候不斷地就養成功這個習慣,不斷地就養成功強有力的力量,就這樣。所以為什麼我們做的時候,或者比如說拜佛、念佛,那個是對象力量強。還有呢加行—你在做的時候心裡面力量很猛,時間很長。譬如說加行什麼?譬如說你拜佛的時候,有的時候你就拜得浮浮泛泛,儘管你也在拜,心裡面不曉得想什麼,乃至於心裡:唉,這個這麼個長!對不起,那一點用場都沒有。或者你的心裡的意樂力量強,那就是強而有力的力量。

還有呢你做得多,平常我們這個自己一看就曉得了,一看就曉得了。譬如說這個地方,所以我們老和尚真令人尊敬,那時他在,生病在醫院裡面,我去看他,聽見他,我聽他不懂。噢,後來某某師告訴我,老和尚昏迷不醒當中,自己在那念戒、念佛。那現在在睡覺,睡到晚上他嘰哩咕嚕就念起來了,念什麼?念戒、念佛。就是平常的時候,真正……所以說平常的時候白天就這樣。那我們平常的時候呢,就在那兒作早晚課的時候心裡 (p96) 面想:「唉呀,這個早晚課作它什麼,作得這麼長啊!」這樣。然後呢聽書的時候:「哎呀!怎麼還不下課。」對不起,那時候一定是,等到一下課幾個人跑到那裡,哎呀!聊起天來,來得個高興。那個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你到那時候臨終的時候,這個境況就現起。儘管人家提起你來,是不要到臨死欸,現在人家提起你來,「某人你用功啊!」「我用功,你自己管你自己的!」嗯,就是這個狀態。自己現在心力好好的理智很強,尚且如此;臨終你痛苦不堪,人家提醒你有用嗎?

所以現在太多的人說:「哎呀,沒關係啦!現在發現了這個隨身聽了,我只要臨終的時候,把那個阿彌陀佛佛號塞在耳朵就行了。」沒有用啊!這個不是很明白、很清楚嗎?所以我們必定要把這個道理很清楚,你如果現在不努力對治的話,到那時候一點用場都沒有,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所以僧團講那個「死心」,有這樣重要的!前天還是昨天有一位同修,跑得來告訴我:「哎呀!說我今天心裡面覺得很煩,就是個嘴巴禁不住,我要禁語啊!」我聽了我倒歡喜,可是對不起,我說你這個沒有用,我就告訴他一個辦法,就這樣。

實際上呢這個都是屬於戒,就是你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當你心裡面起心動念的時候,平常如果說你沒有修對治的話,起心動念自己也是想這個,隨便的境界。因為你內心 (p97) 當中的,第一個生煩惱的因是什麼?「隨眠」,就是你的習性,它隨時隨地地冒出來了。然後那個境界一看見的時候,啊!那一堆人來了,你歡喜聊天的話,你腳底抹了油一樣,你禁不住地「嘎!」一下跑得去了。那個很簡單,然後偏偏平常那些人大家也談得個起勁,這樣。所以我昨天告訴你們,那個綺語它這個業的力量是看起來最小,但是對我們最嚴重的是這個,同樣地,行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告訴他,你不要說禁語,儘管你禁了個半天語,到那時候,啊!你難受得要命,那麼一放掉了以後,那個時候就不行了。

我還記得十年以前,想想看是不是,十年以前,對了。他有一個人,這個人倒是非常精采的,他也滿老實,他也告訴我,喔唷!那時候他跑到台東,台東不曉得一個什麼寺去打佛七,精進佛七。一天拜多少拜,禁語的,然後拜了天七,到了完了以後,他說那天晚上那個「禁語」招牌一拿掉,大部分人一夜沒睡,幹什麼?還聊得個起勁。這個我也有過這個經驗,所以我告訴你們,這個不但是我們如此,那個經上面,《四十二章經》上面,你們還記得這段公案嗎?有人犯淫,所以他自己想:啊,我這淫心這麼大,就把那個生殖器割掉。佛說那有什麼用啊!「心為功曹」,那主要的現在這個業的重點在意業,你如果這個地方不修對治的話,不要說那個生殖器,頭割掉也沒用。所以這裡我們要了解,要了解啊!所以現在講來講去,講那個法就是這個法。

(p98) 我們大家聽的時候是滿好玩、滿好笑。好,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聽完了以後,現在真是有的時候聽了,苦切逼著我們,有的時候好笑、歡喜,它處處地方引誘我們,怎麼樣照著次第一步一步深入,這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你平常,不要說等到死的時候,眼前下一念怎麼來的,就是這樣。每一個下一念,到臨終的時候它也仍舊是下一念,就這麼簡單。所以平常我們生前真正的修,就是修什麼呢?就是修這個。那麼上一念怎麼來的呢?等流。所以說你了解了之後,你不了解這個道理,你只有跟著它走—上一念怎麼來,那麼緊跟著這麼走啊!就是這個樣啊,所以這個叫無明。了解了上一念這麼來,到這地方曉得:啊,不對!所以我們懺悔當中大家還記得吧?懺悔當中說「我無始以來,十惡五無間,心隨煩惱故」,心跟著這個煩惱,哪裡跟起啊?沒有別的,就是你起心動念之間,等流。它又來了,欸,你認得它,那時候我不跟它,所以「諸罪皆懺悔」呀!

所以說到這裡,你們不要把它看成功……現在我也不忙著告訴你們,現在只是你把那個儀軌學會。真正你儀軌學會了以後,將來你慢慢地自己照著這個本論,一步一步認識了以後,然後你懺悔的時候你會痛切,啊,說我以前怎麼做這麼樣錯的事情啊!你會對以前不理想的,深深地感覺痛切、追悔,那個就是「破現行力」。因為你對它追悔,所以你的「依止力」就產生了。既然眼前破現行、依止,你願意將來還造嗎?當然後面的「遮止 (p99) 力」也就行了。這個每一個地方都在這裡呀!所以必須要懂得了道理以後,下面的其他的問題都解決了,就在這裡。清楚嗎?這樣。所以我們現在這個地方,啊!是了解了。

Those who have cultivated virtue seem to pass from darkness into light; as they die various pleasant and attractive images appear, as though in a dream. They die comfortably, and, at the point of death,
【又作善者如從闇處趣向光明,臨命終時,猶如夢中,見有種種可意之色,非不可愛,安祥而逝。】

如果你造了善的話,那麼這個臨終的時候,就像闇的到光明的地方去,看見種種可愛的,死的時候到好的地方去嘛,自然!

intense feelings of suffering do not arise in their bodies.
【臨死其身無重苦受。】

他雖然還是有苦的,但是呢並不重。還有,

For those who are currently doing what is right, the final agony of death is minimal.
【造妙業者,解肢節苦,亦極輕微。】

我們平常說死的時候,如生龜脫殼,四大分解是絕大痛苦。但是如果你造善業、妙業的話,稍微一點痛苦的,不太厲害,這種痛苦我們很容易忍受。比如說打針或者什麼,就是有一點痛苦,欸,你咬緊牙關就過去了。不要咬牙關欸!這個是我們應該了解的,那個 (p100) 死的。那麼這個是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