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9/08/28 (複習)

廣論頁/行: P127L1~P127L6

手抄頁/行: #7 冊 P171L8~P175LL2

音檔起訖:   53B_1112~53B_1705

 2019  08月
 
 
 
 
 
 
 

 

8. Covetousness: The bases of covetousness are the wealth or possessions of another. 
【◎ 貪欲。事者,謂屬他財產。】

同樣地,事、意樂、加行、究竟。這個所貪的對象是什麼呢?是別人的東西。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attitude, the perception is perceiving the basis to be what it is. 
【意樂分三,想者,謂於彼事作彼事想。】

換句話說,你想貪的東西,就是你要的東西。

The affliction is any among the three. 
【煩惱者,謂三毒隨一。】

(p172) 貪、瞋、癡。

The motivation is the desire to make the wealth or property your own. 
【等起者,謂欲令屬我。】

啊,你心裡想:「這個東西很好,我想得到它。」

The performance is 
【加行者,】

那麼這個前面身口的加行,是用身或者口的行動,現在的意業的加行它看不見的,就是你腦筋裡面所動的腦筋,你看見,欸,它這個東西你很歡喜,你想怎麼樣去得到它,這樣。說加行者,

striving at that contemplated purpose. 
【謂於所思義,正發進趣。】

你想的這個念頭,你想:怎麼樣使得這個事情我得到它,得到它,當你想到這種念頭的時候那就對了。譬如說現在對我們來說的話,我們說一般的大的大概不大有。我們容易犯的東西,譬如你看見這東西:「唉呀,這個東西也有,我怎麼想辦法……。」或者是關於吃的東西,你想到了以後,嗯,怎麼動一個腦筋啊,這樣。當你動那個腦筋的話,那就是貪的加行在進行當中。

The culmination is thinking "May it become mine," about wealth and the like. Asanga describes this as "the determination that it will become yours." 
(p173) 【究竟者,說「於彼事,定期屬己。」謂念其財等願成我有。】

什麼是究竟呢?你想了:欸,這樣!就對了。就是當那個心裡具足這幾個條件的這個貪相就究竟了。那麼下面又說:

For this to be full-fledged covetousness, five qualities are required: 
【此中貪心圓滿,須具五相,】

貪心圓滿相,把那個貪的行相用這樣的五個次第分別說明。

(1) having a mind that is exceedingly attached to your own resources; 
【一有耽著心,謂於自財所。】

這個心裡面,就是對自己的東西愛著難捨:「啊!覺得……啊……」這樣。這捨不得,很歡喜,這個僅僅是這樣的一個最起碼的一種心理。還有呢,

(2) having a mind of attachment that wants to accumulate resources; 
【二有貪婪心,謂樂積財物。】

「樂積財物」,有了還不知足。所以這個樂積,這個不知足,比原來對自己的耽著已經增加了一點了。前面只是自己覺得耽著,耽著了以後你就是如此了,就是我已經有了,有了就算了!可是呢,你還是覺得不滿足,那個心,那個心就……有了這個不滿足啊,你要想辦法再去獲得了。所以它下面:

(3) having a mind of longing due to comprehending or experiencing the good things of others—their wealth and so forth; 
(p174) 【三有饕餮心,謂於屬他資財等事,計為華好深生愛味。】

別人的東西你覺得:「啊,這個好啊!」你心裡面就放不下,就貪著它,那時候就是你的這個貪著的心開始增上,開始增上了。所以又由於這個增上那個心情又進一層了,因為你有這種貪著增上想獲得,於是你有謀略,

(4) having an envious mind, 
【四有謀略心,】

就是你要動腦筋了:嗯!怎麼樣想辦法把那個東西,我也獲得它。

thinking that whatever is another's should be your own; 
【謂作是念,凡彼所有何當屬我。】

就是這樣。當你犯了這個的時候,那個貪心到那個時候,究實說來,貪心圓滿相就是這個。可是下面還有一個,

(5) having a mind that is overcome, 
【五有覆蔽心,】

這個話怎麼講呢?

due to covetousness, by shamelessness and an obliviousness about the determination to be free from the faults of covetousness. 
【謂由貪欲不覺羞恥,不知過患及與出離。】

(p175) 這個是貪心的對治,真正能夠對治貪心的唯一的藥,就是這個。應該對自己的貪著難捨感覺得慚愧啊,這是世間最起碼的。然後呢,在出世的來說的話,修學佛法的人應該了解過患:哎呀!它這個貪心,一切的過失,一切的患害都從這個上面來的。所以你見到了這個的禍害以後,你就生起一個什麼?厭離心,「啊!這個真可怕、真可怕!」你厭惡它。本來老是貪著難捨的,現在呢你要排斥、遠離它,這個是貪心的對治。你只要有這個對治,這個貪心就不圓滿了。那現在呢,前面已經有這個究竟的現象,又不知道對治的話,那你完了。所以三毒當中這個具足五相圓滿了,五相圓滿。後面那個最後一點很重要哦!修學佛法最重要的就在這個地方。所謂蔽覆心實際上呢,就是我們無明,就是我們無明,這個遮蓋著還自己不知道。

If any one of these five minds is not present, there is no actual covetousness. 
【若此五心,隨缺一種,貪欲心相即非圓滿,】

這個五樣東西缺一種的話,這個就不圓滿,這個就不圓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五個蔽覆心,如果說你能夠了解它的過患,有出離心的話,它不但眼前不圓滿,而且可以對治,乃至於到最後連根拔起。整個地講佛法,主要的就是講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