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8/07/21 (複習)

廣論頁/行 P66-L7 ~ P66-LL2

廣論段落   決定勝中...說名中士夫。」

手抄頁/行  5 P10-L8 ~ P13-L6

手抄段落   決定勝中...還是中士夫。

音檔起訖    33A_1506~33A_2036

 2018  07月
 
 
 
 
 
 

 

【決定勝中,略有二種,謂證解脫僅出生死及一切種智位,】

「決定勝」究竟是要得到好處的有兩種:有一個呢,單單解脫生死,叫二乘;還有一個呢,「一切種智位」,就是佛果。

【其中若依諸聲聞乘及獨覺乘,盡其所說一切皆悉攝入中士,或共中士所有法類。】

在這個兩類當中,不管「聲聞乘」以及「獨覺乘」,他所有說的這個內容就在共中士,或者就是「中士」或者「共中士」,共字意義也是一樣,跟上面一樣。那麼在這個地方呢,「共」字我們要著眼,原來啊,單單走中士那種人真是冤枉,因為你走上士,你也 (p11) 得到了;如果你不走上士,單單得到……你就上面得不到,所以這個「共」字著眼點,這我們應該要了解的。那麼中士內容是什麼呢?

【中士夫者,謂發厭患一切諸有,為求自利,欲得度出三有解脫,以趣解脫方便之道三種學故。】

他這個內容就是這樣,發了個厭離心。他這個厭離心,平常我們單單都說厭離心,那麼厭離是什麼呢?對於「一切諸有」,這個諸有包括三有。欲界固然是非常地厭惡,為什麼?它有種種的過患,乃至於色界、無色界,色界天上那快樂得不得了,無色界……都是曉得它的大過失,產生大厭離。但是他那個厭離只求自利的,自己解決了,一心一意要度脫這個三有。那麼他為了達到這個度脫三有,所以找這個方便道,也就是這個。方便道是什麼呢?就是戒、定、慧。這個統統包含在中士當中。

這地方順便提一件小事情,這個真正的中士道,他得到定,我們不要小看那個定,那定比起世間來的話,那是不得了地好。我為什麼要提這個?現在我們修行,往往稍微有一點,聽懂了一點,哎呀,歡喜得不得了!然後念了幾聲佛,哎呀!自己得到了一點境界;然後呢拜幾下佛,等一下覺得這個好!然後做夢又怎麼覺得好,坐的時候覺得舒服又舒 (p12) 服,大家就覺得好得不得了—就不向前了。你一覺得這個好,你就不向前了,這個我們要了解。所以這個佛法的內涵,你沒有這個正確的認識,必然產生、難免產生碰到一點好的境界,就停在那裡就上不去了。

實際上這一種情況比起於定的境界,那差得不曉得多多少少。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還沒有真正進入色界根本定,要得到念佛三昧,那個時候才得到這個色相應的這種快樂。當然念佛的話,你一定可以去,但是他這個得到了,真正念佛得到的念佛三昧以後,他不會對它執著的,他真正的目的不是執著在這個色界的快樂,他要去極樂世界。所以這個真正能不能往生—信、願,它在願上面,不在那個定上面。所以我們現在如果不了解這點,稍微得到一點點,哎呀,覺得執著得很!對不起,那這個就很危險了,那這個就很危險了,順便一提。下面也同樣地引那個《道炬論》。

【《道炬論》云:「背棄諸有樂,遮惡業為性,若惟求自靜,說名中士夫。」】

那麼,他現在對三有的種種的快樂—背棄,這樣的。所以真正的修行這個二乘的人士,你不管什麼快樂給他,他絕對不要,絕對不要,這個特質。然後呢,因為他一心要求這個,所以他要修道,在這種狀態當中,他的行持—遮惡業。這個惡業比我們現在的善 (p13) 惡業要高一等喔!這個我們現在的善惡業是以三善三惡為標準的,就是說不墮落三惡道的這叫惡業(編者按:疑師口誤,「墮落三惡道的這叫惡業」);現在修學二乘的行者的惡業,要跳出輪迴的這個才是叫善,如果沉在這裡邊的話它是惡業。所以這個略戒經的三句當中,「自淨其意」是他的衡準標準,如果你做了很多的善事,心裡面戀戀難捨放不下的話,這個是惡業。所以他真正重要的是什麼?「若惟求自靜」,那個要求自己寂靜的,這個還是中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