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是若由種種門中正思惟者,變心力大,】 欸,他現在妙咧!上面不是說我們要聽、要講,怎麼辦哪?「正思惟者」,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了,這個四句話,這個四個字,記住,你們的成就與否就在這裡!得到了這個正確的認識的成就與否就在這裡。第一個思惟,然後呢正思惟。你們是真正正思惟「者」,這樣的一個人。產生什麼效果啊?嘿,「變心力大」!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心就變不過來,就變不過來,就是這個老的習性擺在這個地方。現在你透過了正確的思惟,這個心裡就轉變過來了,轉變過來了什麼現象啊?求從懈怠、放逸、造惡業,變成功精進、策勵,積善淨之業,這麼簡單!善淨之業到哪裡去?至少保持人天,然後呢到極樂世界,最好的是即身成就,都在這個上頭,都在這個上頭! 【故應思惟如前所說。】 所以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若不能者】 假如前面這個詳細的一下一條,假定一下做不到,怎麼辦呢? 【則應攝為,】 把它總綱提起來,三樣東西。 【如何是為暇滿體性,現竟門中利大道理,因果門中難得道理,】 那麼你把它分三個大綱去想它,第一個想想「暇滿的體性」,就是暇滿的特質是什麼?什麼是暇滿?要不斷地去想一想看。第二個呢,說「現竟門中」,說得到這個暇滿以後,不管眼前的受用,所謂眼前增上生,或者究竟的,或者究竟決定勝。什麼是眼前增上生啊?喏,生活一天一天比現在好啊,一天一天比現在好啊,要事先去求的。乃至於我們出家的環境,現在說善知識找不到,到那時候善知識他不但……找不到,你找不到他,他來找你咧!而我們現在修行的環境不理想,那時候好環境都出來了,吃的也好、穿的也好、樣樣也好,施主也送錢來了,這就是現在的利益。 究竟門中呢?就是眼前我們希望的究竟,說你參禪的—開悟,然後呢你念佛的—往(p271)生,而實際上這第一步,最後一步的話,成佛。都從這個地方開始的,都要得到了暇滿人身以後去努力。這第二個是不管現在的、究竟的利益來看。第三呢?「因果門中難得道理」,說這個非常難得,那麼觀察那個難得分因門跟果門,下面就告訴我們,怎麼做法。說: 【隨所相宜從前說中,取而修習。】 跟你們相應的,哪一個相宜的,你覺得哪一個好的,你就照著這個去修習它。 【其中因門難獲得者,謂僅總得生於善趣,亦須戒等修一淨善,特若獲得暇滿具足,則須淨戒而為根本,施等助伴,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 我們看因果。說為什麼要難得呀?得到這個暇滿的人身—就是要什麼因?說這個因很難得,要曉得得到人身的這個主要的因,「總得善趣」,就是說得到了人身當中能不能修行不管哦,單單得到人身需要一個—戒。所謂戒,平常我們五戒,這個五戒就是作世間的一個好人,你要做到。要我們現在看看的話,說實在的很難做到耶,很難做到耶!不要說我們出了家了,仔細想想看。在家人更難做到,現在的世間的在家人妄語之難,哈!真是難極了。我們不要說其他的好像容易哦,你仔細去分析觀察的話,我們實在不容易哦!盜說我們不犯,粗的盜相是我們不會犯,千真萬確的,可是如果你把《五戒相經箋(p272)要》看一看的話,細的盜戒,我們還是一直在犯。然後到妄、盜、淫,這個不大容易,不大容易。我們說酒總不喝了吧?對,沒錯,酒是不會喝的,但是酒的遮的,止的意義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對不起!我們這個地方漏洞還是有。 而要想更進一步獲得暇滿具足的人身,那單單這個不夠,還要什麼呀?要「淨戒為根本」。上面只說戒,現在那個這地方要淨戒。什麼叫作淨戒啊?我們這個戒經,略戒經當中,一共有三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個叫戒,下面一句叫「自淨其意」。你有這個—淨戒!現在我們想想看:「自淨其意」我們淨到了嗎?至少我自己回想回想,觀察觀察的話,簡直啊做不到啊!這個是根本喔,還不夠喔!還要什麼?「施等助伴」,不單單一樣,還要施等就是六度,還要這一個。夠不夠?還不夠!還「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還要這無垢的淨願。做的之前你先要這個願,做了以後要有迴向,這個願跟迴向要無垢。不是說我們現在:「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不是唸一下,不是,而是心裡面跟它如實相應的這個狀態。 這如實相應的狀態就比較難哦!平常我們常常跟人家談話的時候,我們往往看見對方,要勸他的時候,我們常常說:「我這樣說可是為了你好喔!」這個話倒是很動聽的,你自己心裡想一想你真的為了人家好嗎?為了人家好需要什麼條件?我在這裡跟你們簡單(p273)說一下。平常的時候單單有厭離心,你厭離心不管它外面天塌下來,你一心一意只要解決你的問題,你根本不會注意! 進一步你很清楚地了解,說,唉!現在世間的一切是一無可貪,所以你捨棄,但是不忍自己一個人獨享這個寂滅之樂,所以進一步要幫助別人。明明曉得這個事情,一切的好事情是一無可取,然後你有張開眼睛往水裡跳這種精神,或者「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個精神,你心裡就是一片慈悲心,同情憐憫他。絕對不是說他那個東西辦法你看不上眼,不配你的胃口,那時候你勸他,說「我對你好」。不,這個完全騙人;不是騙人,騙自己!心裡面就是這樣—啊,我現在是一個悲心,的確是他這麼做跟我根本了不相干,可是我看見他這樣去做的話對他不好,那時候浪費自己的時間勸他去,這個叫作無垢淨願。有嗎?我想這個很難,這個叫做無垢淨願,有嗎?我想這個很難,要這些善根。要以淨戒,這是單單根本哪,然後還要所謂隨分的行種種的善法,布施、持戒六度等,還要無垢的這個願,平常我們真正的大乘佛法,那就是菩提願,菩提願。這個願一發那就相應了,這一點說起來,說起來真容易,現在我們不要說做到,連那真正菩提心是什麼內容,知道的人是寥寥無幾。名詞大家都知道,不錯,總算有個種子,真實的內涵還有一段距離,還有一段距離。要把這些東西整個地結合起來,要這樣多的善根,要這樣多的善根。那麼說到這個地方,哎呀!這個不容易啊,所以他說這個情形,這是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