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8/06/20

廣論頁/行 P70-L4~P70-LL6

廣論段落   若不爾者...六度四攝菩薩行等。

手抄頁/行  5 P65-LL3~P68-LL1

手抄段落   若不爾者...欲學六度四攝、菩薩行等。

音檔起訖    34B_2403~34B_2900

 2018  06月
 
 
 
 
 
 
 

 

【若不爾者,則此諸道與上士道別別無關。】

假定你不了解這個的話,你覺得下面這個跟上士道好像不相干?各別、各別的呀!這 (p66) 個時候有什麼毛病?毛病大了、毛病大了,非常嚴重!

【乃至未至實上士道,於菩提心未得定解,而成此心發生障礙,】

因為你有了錯誤的認識,覺得這個跟上士道不相應,所以你不要去學。既然不要去學的話,請問,這個東西的基礎沒有,你怎麼能夠把這個菩提心發得起來?所以由於這個誤解,使得你不能真實地發那菩提心。所以他這裡說,使得你變成功一個障礙—你沒辦法發菩提心,這個道理很清楚。所以這句話「乃至未至實上士道」,因為你還沒走到,如果你真的走到了,當然沒有這個誤解。如果你沒有走到,而有了這個誤解的話,對於這個發菩提心,就變成最大的障礙。你說:「好了,不要去修的,不要去修的!」你放掉了,結果最好的正確的指導放掉了,請問你用什麼東西修上去?

【或於此間失大利義,故於此事應殷重修。】

對這件事情是失去了絕大的利益,所以要殷重地修。現在的修就是發決定解。注意哦!發決定解,不是馬上做到它,你有了決定解了,你心裡面會絕不動搖。否則的話我們說:想想這個地方啊……。跑到那裡又看那裡好,跑到這裡,看那裡好,所以我們跑來跑去,飄來飄去,一無是處。就這樣地一飄,多生多劫地就這樣飄過去了,這個是一個很大 (p67) 的損失,很大的損失!但是這個不是說完全空,還是種點善根哦!東啊種點善根,西啊種點善根,什麼時候種多了以後,突然之間,有一次碰巧一個巧,發一個芽,那個時候就證一個羅漢果。然後證完了以後,慢慢地再走上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走那條直路的機會就比較少,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如是修習中下之道及善修習,如上士時所說道已,於相續中,隨力令生真菩提心。】

那麼這個是第一個,是說照著上面這個,先是下士,然後呢中士,好好地善巧地修習。然後再繼續地下去,說上士道,照著這個修習,使得我們身心上面真實地產生這個大菩提心。現在我們是了解這個名字,聽見這個名字;進一步呢,了解這個內容的意義,然後照著去修;修了以後心裡面真實的心相起來了。生起來了以後怎麼辦呢?

【次為此心極堅固故,應以不共歸依為先而受願軌,由願儀軌正受持已,於諸學處應勵力學。】

進一步,等到你發了這個心以後,那麼要為了堅固,「堅固」是什麼狀態?就是你剛發心的時候已經有了,但是發完了以後,等一下碰見別的緣又會散掉。就像比如我們現在說:「哎呀,這個好啊!」你看看是認真去學,等到你下了課,或者回過頭忙了別的事 (p68) 情,一忙,忙了忘記掉了,這個不堅固。如果說這個碰見的事情,又給它恰恰障礙的話,乃至於你退心了。所以那個時候,淨信發起來是非常難,還要使它堅固,這個堅固,說絕不動搖。那麼為了使它堅固,那個時候應該學不共皈依。一開頭的時候就皈依,可是到後來那個皈依,就只有大乘的特別的皈依法—這個,下面這個不一樣的。還要呢「受願軌」,這個時候就是說,我現在要發菩提心。「由願儀軌正受持已」,受了這個願軌以後,那時候是什麼?正式地學。學什麼?學菩薩行。「於諸學處」,就是真正菩薩應該學的就是菩薩戒,努力去學。發了這個心,然後呢進一步不共皈依,然後呢受這個願軌,受了願軌以後學菩薩戒。「次」,看喔!

【次應多修欲學之心,謂欲學習六度四攝菩薩行等。】

那個時候就再加強這個心!發這個心是堅固了,堅固了以後進一步曉得,你要滿這個菩提願的話,這個願心已經有了,要滿這個菩提願的話,還要修菩提行。修菩提行就是六度萬行,所以欲要學這個,曉得欲學六度四攝、菩薩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