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8/06/30

廣論頁/行 P72-L8~P72-L8

廣論段落   《定資糧品》亦云...是住密咒規。」

手抄頁/行  5 P102-LL4~P109-L4

手抄段落  《定資糧品》亦云...這我們要了解的。

音檔起訖    35B_2848~36A_0905

 2018  06月
 
 
 
 
 
 
 

 

【《定資糧品》亦云:「先固悲力生,正等菩提心,不著有報樂,背棄諸攝持。圓滿信等財,敬師等於佛,具師教律儀,善勤於修習。】

這個圓滿的大乘道,根本的進入之門是什麼?大菩提心,而這個大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慈悲心。

發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慈悲心,所以先把那個慈悲的心力生起,令它堅固。然後呢,由這個而策發無上正等大菩提心。那麼這個過程中行持的時候,你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對三世所有的染污的一切的三有之樂,一點點都不沾著,而且「背棄」,這個就是厭捨。所有的世間的種種的圓滿的攝持,好的東西,都不要。

我們要些什麼?下面這個卻是我們要的—「圓滿信等財」。世間的、凡夫的、世俗的這種財,我們統統背捨,而這個聖財卻是我們要圓滿的。我們通常謂「七聖財」。哪七聖財?說信、戒(戒就是我們持戒),聞是多聞,慚、愧、捨、聞(編者按:疑師口誤,「聞」應為「慧」);捨就是施捨,這個通於三種,慧就是智慧,就是智慧。那麼有的地方,有的不同的經論把慚、愧兩個合而為一,加一個精進;有的地方呢,慚、愧分開來,沒有精進。說既然真正要行持的話,精進是絕不可少的,所以他做每一項東西都必定有精進在裡頭。那麼有的時候,他特別強調這個精進,所以把慚、愧併在一塊兒,加一個精進。那麼剛才這個慧,這兒說慧,實際上呢,慧一定要透過定,所以有的地方把定慧兩者列為一。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也可以說:信、戒、聞、慚愧、精進、捨、定慧,這樣的七聖財。那麼這樣的法財我們圓滿的話,那才能夠真正地能夠永遠地攝持而不會輪轉、漏落。

「敬師等於佛」,那麼這個在自修的方面是這樣,那麼我們所依止的,這個最重要的修學的根本是自己的老師,自己的依止的師長。這個師長像佛一樣地能夠對他恭敬,把他所教的、講的種種的內涵努力地修學。這個就是我們真正進入大乘佛法最主要的修習的次第上來。

p. 72 (9)

【瓶密諸灌頂,由尊重恩得,行者身語心,清淨成就器。由圓滿定支,所生資糧故,速當得成就,是住密咒規。」】

前面這個是大乘的共基,不管是顯教或者密教,你在這個共同的基礎建立穩固了以後,如果你覺得力量夠強,走最快速的路子,那麼那個時候就可以進入密教。實際上密教不但是最快速的路子,它還有一個特點,什麼特點呢?什麼特點?這個快速不僅僅是自 (p107) 利,而且還要利他。為什麼說兩樣東西都對自利呢?因為你發大菩提心的特質是什麼?就是說你為了要解決一切眾生的苦惱,那麼雖然你發了這個心,但是要解決他的苦惱,還要學這個解決苦惱的方法。拿我們現在長夜無明當中,這種無知、無識,救自己都救不了,你怎麼救別人?所以他一定還要最正確圓滿的方法,而這個最正確的圓滿的方法,還非佛不可。

所以說,為了你要的的確確如實地能夠把所有一切人救起來,那你還得非具有佛的智慧,單單那個悲心不夠。你有了佛的這個大智的話,你那個悲心才能夠徹底地圓滿。所以那個時候,他要以最快速的方式,最直接的方法來學,那個時候才是學密。同時因為你具有這種大慈悲的心,所以那個時候你才堪於接受諸佛的最圓滿的大法。要不然這個大法傳給你,你不行。現在叫我們做一點事情,哎喲,小一點的事情啊,你覺得自己就受不了。做一點事情都受不了,這個無上的大法你怎麼可能?所以我們作為一個容器,要接受好的東西,你那個容器一定也要相應。   

我隨便舉個例子來說吧。譬如說,現在說我們跑到街上去要想買一套傢俱,啊,這套傢俱是美得不得了!你很想要,結果你家裡那個房子是個破草蓬,請問這個傢俱買回來對你有用嗎?一點用場都沒有!不是很明白嗎?再不然你一個身體,說:「唉呀,這個藥非 (p108) 常好!」結果你身體是弱不禁風,虛弱得不得了,那個補藥一吃進去,馬上把你吃死。這所以為什麼我平常的時候,一開頭的時候,我們真正要注意,要先把自己成一個法器。做一點小小的事情:「哎喲,這個不行,不行,不行!」退在這個後頭,啊,這樣。吃點小小的苦,「唉呀!總覺得……」這樣。那這完全不相應,完全不相應!

這個道理一路上你們好好地學,將來你自然而然很多概念都清楚,都清楚的。不要說我們像大菩薩那樣的話,什麼捨頭目腦髓幫人家忙,我們眼前就是說有一點苦事情,「啊!趕快我起來!」「趕快,我去做!」你能夠這樣的話,這慢慢地相應了。現在看見一點小事情,我趕快躲在那地方,不要讓人看見,最好人家做過了我就算了。那是完全不相應的境界,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前面一再跟我們說,你自己觀自己的內心相續很清楚、很明白。

但是這個密教,修密宗的行者的確有很多事情外面都不管了,這個心情我們要分得清楚。他把那個是非、大小分得非常清楚,說我有無上的這個大目標在這個地方,我為了達到那個無上大目標起見,現在這種小事情不去管它。所以他把這個東西擺在那裡頭,他能夠捨掉,這個是對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那個整個道的內涵認得得清楚,然後呢,在你的身心上面確定你自己走的路線,然後堅持這個原則走下去,那就對,那就對!這是為什麼 (p109) 我們一開頭的時候,必須要把那個整個那個道的完整的次第先認識,先認識。那時候你走的時候才千穩百當,要不然的話,東風東盪,西風西盪,聽這個人講講,覺得沒錯啊!你又想跟著他;聽那人講講,覺得是呀!跑到那裡看看也覺得這樣,跑到那裡……一生就空空浪費掉了。這我們要了解的。